心理断乳
发展心理学领域术语
心理断乳最早由霍林沃斯(L.S.Hollingworth,1928)在《青年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the adolescent)提出。指子代在发育成长中要求摆脱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监护而形成独立人格的过程,相对于“生理性断乳”,它常发生于青少年期
基本含义
个体在涉世之初,对各方面的认知都是朦胧的。与此同时,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有了自己的想法,开始尝试自己做主做一些事情,并开始有“违背”大人要求的叛逆行为,这是孩子处在青春期的正常行为,也正是孩子的“心理断乳期”。
在青春期,青少年的情感忽上忽下,就如同一个人在蹦床上跳上跳下。德国儿童心理学家罗德·谢尔形容说,父母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像蹦床的床面,因为为了能够寻找自我,青年人必须首先把那些比他们更有权力的、有关系的人震动一次。在他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这些人还曾经保护过他们。
四个阶段
现有研究将青少年心理断乳发展的分为四个主要阶段:社会性发展关注——反抗——生活关注——逆向关注。
第一阶段,个体开始意识到监护人对自己的鼓励,并逐步开始自己尝试完成某些任务,并由此获得外界指导和帮助。
第二阶段,在完成某些事情的时候,个体会产生一定的反抗心理,认为监护人的干预是出于“不信任、不支持或者强迫权威”,而不满监护人对自身行为的限制。
第三阶段,在独立性发展的阶段,监护人仍旧保持着对个体的生活关注,提供重要的物质支持和情感支持,这使得青少年个体难以完全抛开监护人的关心。
第四阶段,青少年个体发现监护人其实也需要他们的关注、理解和支持。这种相互的亲子依恋使得青少年个体更难与监护人分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个体的独立性发展。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4:51
目录
概述
基本含义
四个阶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