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期就拿
腾讯的
QQ农场来说吧。心理咨询师的分析不无道理,沉迷“偷菜”就是白领们减轻压力、纾解焦虑的一种方式。问题是,当下社会中,难道真的是“越精英,越焦虑”,除了白领,其他人群就没有压力吗?显然不是。其实现在喜欢“偷菜”的,远非
白领一个群体。我就听到不止一位大学生和失业女工讲述她们怎样在清晨两三点起床,去别人园地里“偷菜”的经验。那种狂热让人困惑,也耐人寻味。
当前中国人的焦虑情绪已弥漫于社会各个阶层,“偷菜”狂热中反映的,正是一种社会性
焦虑。所谓“社会性焦虑”,它是一种广泛的心神不宁,而且不易通过心理调适而化解,很难轻易消退。“社会性焦虑”中,个体焦虑的具体内容未必相同,但合而观之,又有某些共性,细加分析,常常能够从中看到社会的病灶。
我们为什么焦虑?未毕业的大学生忧虑就业,已就业的大学生为一间自己的屋子黯然神伤,小摊贩为守住他的摊子费尽心机,
蓝领担心裁员,矿工为安全而惴惴,高强度的工作使白领憔悴。就是相对强势的一些群体,如“先富起来”的人们起初担心“原罪”,后来又害怕“仇富”,城管时刻处在舆论风波的中心,官员也据说成了一个危险系数最高的行业……
过这些焦虑的纷乱表象,一个实质问题呼之欲出。当代中国人之所以焦虑,就因为缺乏对生活安宁、稳定的一种预期。目前生活尚不安宁的人群,忧虑自己的未来,而一些看似稳定的人群,又在担心自己得到的东西会不会持久。
怎样缓解社会性焦虑?针对“偷菜”热,专家提供了一个“药方”,叫“融入生活”,“投身社会现实,融入社会群体,走出狭隘的交际圈”。只要我们明了沉迷“偷菜”实为社会性焦虑,就会对专家的这个方子嗤之以鼻。很简单,如果社会提供给你的本就是一种让你没法不焦虑的生活,要想缓解焦虑,“融入生活”岂非适得其反?
会性焦虑并非中国独有,已迈入
现代化的国家中,社会性焦虑在社会转型期也曾几度泛起。别人的经验或许可资参照。关键在于建立成熟、透明的规则,规则具备普适性,整个社会围绕规则运行。面对规则,任何人、任何群体预先都知道,他能得到什么,不能得到什么,对未来前景的把握实际上在他自己手里,而非不可控的力量。这样,对生活安宁、稳定的预期建立起来,“社会性焦虑”也就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