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进化论是心理学理论,认为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可通过自然选择进化而来,以适应环境,提高生存和繁衍能力。
概念
沃德认为,社会制度与其说是活体力量发展的产物,不如说是心理力量发展的产物。社会力量也是在人的集体状态中发生作用的心理力量。因此,社会学应以心理学而非斯宾塞所认为的生物学为基础。社会实在的本质特点在于有感觉有目的,而这在盲目的自然力的作用中是不存在的。社会进化是通过目的选择(而非自然选择)实现的。目的分为个人的目的与集体的目的,维持基本生存的目的与谋求发展完美的复杂的目的等。欲望,即维持个人生命与保证种族繁衍的食色欲望是第一社会力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理智的、道德的与美学的欲望,这些目的说明了社会的前进与向善。除了个人目的,还有在综合了个人目的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体目的,国家乃是集体目的的体现着,在社会中,除了国家外,没有一个组织有能力来体现社会发展的目的,来实现这个目的。然而到了最后,沃德怀疑目的因素,无论多大,能否改变社会进化从总体上来说的无意义。这个怀疑是有意味的,可惜就这一点在做更多的发挥。
其他观点
吉丁斯也把社会看成是受自然过程制约的心理现象,因此,社会学应该既研究社会现象的客观方面,又研究其主观方面,把主观的解释与客观的解释结合起来。类意识的实质是体现在个人活动中的社会意识与社会理性,类意识使人们的交往、互动及精神的一致成为可能,由于类意识的作用,人们的行为将摆脱任何单一机动的支配,而且有更丰富的现实特征。社会舆论、集体观念、文化传统、风习时尚及社会价值等皆为类意识的产物。在社会生活中,类意识起着各种区分的功能。它是种族团体与政治团体的区分标志。它还是阶级划分、结盟形式、交往法则与政策法令构成的心理基础。此外,类意识作为被人认同的价值发挥着社会整合的作用。吉丁斯实把人们类意识的发展视为社会化的过程,并且还将之与社会阶级的分类结合起来。他按人的类意识发展程度将“社会性阶级”分为:社会阶级,是由那些类意识高度发展,积极促进社会团结的人所组成;非社会阶级,由那些追求狭隘的个人利益和对公共利益漠不关心、喜欢我行我素的人所组成,这些人的类意识只得到部分的发展;假社会阶级,由那些类意识已经蜕变,只想靠社会救助而过寄生生活的乞丐穷人所组成;反社会阶级,是由那些惯于作奸犯科的人所组成,类意识在他们身上已经近乎灭绝,他们仇视社会及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