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陷阱
心理学术语
心理陷阱,各高校大部分学生已经步入了实习岗位,然而面对琐碎的实习工作,许多学生开始抱怨,并开始起了打“退堂鼓”的心理。其实,实习是检验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的最好机会,也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前的训练营。但很多学生把实习看得太随意,想去就去,不想去就随意请假,而且有的仅仅为了应付学校安排的实习鉴定这一关。
三重陷阱
陷阱1:实习是为了学习专业技能,琐碎工作不值得
专家支招:实习期间重在学习职场规则
大学生寻找实习的过程中,大一、大二时可以不必追求专业对口、职业定位;大三、大四时,要着重去找与心仪职业相关的实习。当然,如果实在找不到理想的实习职位,一个非相关的实习也比没有好——非专业实习同样可以培养职场文化。但这并不是说实习越多越好,实习的前提是不影响学业的完成。在实习时,大学生要以主动、积极的心态去学习职场规矩,不要指望企业精心照顾自己。
实习重点并不在于该学什么技能,而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于学习职场的规则——待人接物、这个行业和这个职业交流的方式——集中在职场文化与道德。这些在求职过程中非常重要,面试主要观察的是毕业生的举止和职场文化。并且,如果大学生的职场文化到位,就会缩短职场的磨合期,迅速提升上去。
陷阱2:实习时努力工作,争取能留下来
专家支招:实习不要太功利
中智招聘部经理朱诗勃表示,很多学生在找实习工作时太过功利,实习前先要明确公司是否留人,如果公司表示不留人或者不确定,往往就会在态度和行动上懈怠很多,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其实,很多企业一直在暗中观察,只要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表现突出都可以留下来,企业非常愿意留用实习生。
陷阱3:到大公司实习,求职才能加分
专家支招:做什么比在哪实习更重要
很多学生在找实习工作时倾向于找大公司,觉得在小公司实习学不到东西,并且未必能为将来的求职加分,但大公司开放的岗位毕竟有限。对此,朱诗勃表示,实习的内容是什么比在哪里实习更重要。招聘方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实习过程考察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如有些学生在暑期可能会到公司做电话促销工作,电话促销这一工作往往压力较大,非常考验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很多学生往往坚持不了多久就放弃了。
针对这一经历,招聘方会了解你在这份实习工作中坚持了多久,成功了几个订单。企业意在通过这些问题,考察和了解学生的抗压力能力,沟通能力,毅力、耐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数据扫描
有实习经历的毕业生月薪高于无实习经历者
据调查研究显示,近八成2009届大学毕业生有实习经历。 79%的“211”院校毕业生、76%的非“211”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在毕业前实习过,其中以与专业相关的实习为主,分别占47%、47%、 40%.但无论哪类院校,都仍有20%以上的毕业生没有接受任何实习。
从薪资来看,有实习经历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平均月薪高于无实习经历者。“211”院校、非“211”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分别为2961元、2433元、1988元;无实习经历者则分别为2714元、2211元、1883元。
专家表示,有实习经历的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表现较好,可能是由于其离校时掌握的工作能力水平较高,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初始岗位的工作要求。麦可思研究显示,各类院校有实习经历较无实习经历的毕业生离校时掌握的工作能力水平高4个百分点,工作能力满足度也高出2-3 个百分点。实习使大学生在工作经验与能力上有了一定优势,可以节约企业的培训成本,自然容易被考虑优先录用。
六成多学生实习工作并不与职业发展匹配
虽然4成多的学生实习与专业相关,但未必与职业发展相关。据前程无忧关于“实习工作是否和职业发展方向匹配”的调查显示,64%的人表示“不匹配,先做着再说”;32%的人表示“匹配,就是为今后工作打基础”,其余4%的人表示“没想过,走到哪是哪”。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在选择实习岗位时并不会考虑该实习工作是否和今后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相一致。
专家认为,实习经历是大学生今后的求职砝码,切忌把它视为形式主义。并且,大学生在离校踏入社会之前应尽早做好相应的职业规划,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及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实习工作,因为这样做不仅是为一张实习鉴定,更是为自身职业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8 21:25
目录
概述
三重陷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