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分析仪
医疗器械
心电分析仪是对大量临床采集的心电信号进行迅速、准确,充分、全面的分析的仪器。
适用人群
心脏病患者。
简介
心电分析仪,单腔/双腔/融合起搏分析,可进行FTO、FTS、FTCfor advanced function。可进行多通道ST段分析,可进行HRV、QT分析。具有心律失常模板分析;长间隙、室性/房性。房颤、室速、高/低心率、成对房早、二联律
类型
1. 根据应用领域分类
1)静态ECG系统:分析病人安静状态下的心脏功能,用于医院病房;
2)动态ECG系统:也称为Holter系统,在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中,它弥补了普通心电图的不足,在捕捉瞬时心律失常、研究心律变异及其他突发行异常心电图方面在临床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价格昂贵,且不便于平时使用;
3)运动 ECG 系统:它是在病人完成一系列规定运动后测量其ECG以诊断其冠状动脉疾病;
4)心律失常分析及监护ECG系统:它用于冠心病病房(CCU)、外科手术、急救中心等对心律失常节拍进行检测,或者对病人ECG进行实时显示作为监护。
2.根据体积分类
1)传统硬件仪器
将仪器的功能和信号处理技术以硬件电路的形式固化在仪器内部,大多功能单一,且不容易更改、扩充和升级,且多为医院所用,价格昂贵携带不便,不能随时随地的对病人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测,不利于患者的康复,也不符合现代医疗的要求。
2)便携式仪器
适用于医生出诊、大众体检、患者急救、病人转运、野外救护等特殊环境。
主要功能
1.十二导同步心电:多种时间选择采集病人十二导同步心电图,且具有五秒钟心电图记忆功能,自动测量多种心电参数,多种打印报告格式选择。
2.高频心电:高速采样,分析切迹,为判定冠心病、心肌炎、肺心病等提供依据。
3.频谱心电:多项频谱参数和相关函数的自动计算评分,判定冠心病等提供依据。
4.心率变异性:自动分析VLF、LF、MF、HF、LF/HF、TP、CV等参数,判断病人自主神经、植物神经、交感神经、迷走神经等功能。
5.QT离散度:多种方法分析,判定病人心源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等提供依据。
6.心电向量:多种环体显示,T环、QRS环等详细参数为病人心肌梗塞定位和各种心律失常分析提供依据。
7.晚电位:时域频域分析,为预测心脏性猝死以及评估病人心肌梗塞的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8.起搏心电:采集病人起搏器信号,提供十二导师同步心电图。
9.查询统计:先进完善的数据库管理,可以对病例按姓名,工作单位(住址),检查项目,诊断结论,时间段等条件随时进行查询,统计(3.0版本以上)。
10.网络共享:心电数据可以在互联网和HIS系统上由医生共享,实现无纸化办公和管理(4.0以上版本才具有此功能)。
使用方法
临床上采用的标准Einthoven-Wilson同步12导联体系。
国际上公认和通用的心电图标准导联(I、II、IM)、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及胸导联(V1~V6),共有12个导联,如图1。
1. 双极肢体导联
双极肢体导联测量两点之间的电势差,故称双极。共三个电极,组成三个导联(I、II、III),如图4所示。
图1 双极肢体导联
导联I :左上肢接正极,右上肢接负极。
导联II:左下肢接正极,右上肢接负极。
导联II:左下肢接正极,左上肢接负极。
2.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的连接如图2所示。它组成的三个导联分别称为aVR、aVL和aVF。“a”(augmented)代表加压之意。 aVR导联:右_上肢连接正极,左上肢和左下肢共同连接负极。
aVL导联:左上肢连接正极,右上肢和左下肢共同连接负极。
aVF导联:左下肢连接正极,左上肢和右,上肢共同连接负极。
图2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3. 单极胸导联
将中心电端(接近零电位)连接负极,把连接正极的探查电极安放在心前区不同的位置,如图3所示。胸导联的电极距离心脏较近,受到面对的那部分心肌的局部电位影响较为明显,所以胸导联除了一般地反映心脏电激动的综合心电向量以外,电极面对的那部分心肌所给予的局部电位影响也不容忽视。
图3 单极胸导联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在V2与V4连线之中点。
V4:左第5肋间锁骨中线处。
V5:左腋前线上与V4同一水平。
V6:左腋中线上与V4、V5同一水平。
双极肢体导联Ⅰ、Ⅱ、Ⅲ,加压单极肢导aVR、aVL、aVF和6个单极胸导联V1~V6组合成12导联心电图。
临床应用
1. 记录人体正常心脏的电活动。
2. 帮助诊断心律失常等。
扩展阅读
[1]刘媛. 便携式心电信号分析检测仪[D].河北工业大学,2010.
[2]徐向东.心电自动分析仪的现状和发展[J].中国计量,2008(12):64.
[3]卢喜烈.开启人工智能心电分析系统新时代[J].实用心电学杂志,2018,27(01):4-6.
参考文献
[1]万相奎. 心电信号分析与虚拟式心电自动分析仪的开发[D].重庆大学,2005.
[2]景维斌.基于PC机的心电自动分析仪的研究[J].中外医疗,2007(18):57-58.
[3]白家莲. 动态心电信号分析系统设计[D].中南大学,2009.
[4]张文昌. 便携式心电分析仪的低功耗采集系统及软件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7.
[5]张道明. 心脏电信号分析及辅助诊断系统[D].中国矿业大学,2008.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12 20:07
目录
概述
适用人群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