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出》是古代军事著作
《六韬》里记载的一篇文章,记录在“虎韬篇”——主要是论战争环境以及武器与布阵。本篇论述了夜间突围作战和渡过江河的方法。
作品简介
突围作战的方法是:有充足的
器械,有恿猛的战斗
精神;了解敌情、选择敌人力量薄弱的
地段为突破口;突围应力争突然性,时机选择在夜间;突围时应让勇敢善战的前锋在前打开通路,大部队随后跟进,并设置埋伏,阻敌追兵。渡过江河时,首先应有各种渡河器材,其次是应鼓励士气、明告
将士,“勇斗则生,不勇则死”,破釜沉舟,义无反顾,一往无前。
《
六韬》又称《
太公六韬》、《
太公兵法》、《素书》,旧题周初太公望(即
吕尚、
姜子牙)所著,普遍认为是后人依托,作者已不可考。在现代,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全书以姜太公与周文王、周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 《
六韬》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
作品赏析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统率军队深入敌国境内,敌人从四面合围我军,切断我军的退路,断绝我军的粮道。而敌军数量众多,又粮食充足。并占领了险阻地形,守御坚固。我想突围而出,应该
怎么办?”
太公答道:“突出敌人包围的方法,兵器器材至关重要,而奋勇战斗则最为首要。仔细查明敌人兵力薄弱的地方,无人防守的处所,乘虚而击,就可以突出包围。突围的部署是:将士们都拿着黑色的旗帜,手持器械,口中衔枚,乘着黑夜行动。使勇敢有力、行动轻捷、敢于冒险犯难的将士担任先锋,攻占敌人某些营垒,为我大军打开通道;使有技能而勇敢的武士使用强弩,作为伏兵,隐匿在后面掩护大部队行动;让老弱士卒和车骑在中间行进。部署完毕后,沉着行动,
谨慎从事,不要惊慌,使用武冲扶晋的战车在前后护卫,用武翼大橹的战车在左右掩护。如果敌军发觉我军的突围行动,我勇敢有力的先锋部队即迅速发起冲击,向前推进,老弱士卒和车骑随之跟进,有技能而配备有强弩的武士则隐蔽地埋伏起来。当敌人前来追击我军时,我伏兵就迅速地攻击它的侧后,并大量使用火光、鼓声乱敌耳目,使其感到我军仿佛是从地下冒出,从天上降下,全军奋勇战斗,敌人就不能阻止我军的突围了。”武王问:“如果前面有大河、宽堑、深坑阻碍,我军要逾越而过,但又没有准备船只。敌人屯兵
筑垒,阻止我军前进,堵截我军退路,其斥候又戒备森严,险要地形全被敌人占据,敌人的战车、骑兵又在前面阻截,勇士又在后面袭击,在这种情况下,应该
怎么办?”
太公答道:“凡是大河、宽堑、深沟之地,敌人一般是不会设防的。即使设防,兵力也一定不会很多。这样,就可以用
飞江、转关和天潢等工具将我军摆渡过去。派遣勇敢的武士按照指定的方向,冲锋陷阵,拚死战斗。并先焚毁我军的辎重,烧掉我军的粮草,明确告诉全军将士,奋勇作战就能生存,畏缩怯战就是死亡。已经脱离危险之后,就让我军前卫部队设置烟火信号,派出远方斥候警戒,占领丛林、坟墓和险阻地形。这样,敌人的战车和骑兵就必定不敢长驱远追了。设置烟火信号的目的。是为了指示先期突围的部队至有火的地方集结。并布成四面都有警戒的四武
冲阵战斗队形,这样,我全军将士都精锐而勇猛战斗,敌人就无法阻止我军了。”
武王说:“说得好啊!”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①之地。敌人四合而围我,断我归道,绝我粮食。敌人既众,粮食甚多,险阻又固。我欲必出,为之奈何?”
太公曰:“必出之道,器械为宝,勇斗为首。审知敌人空虚之地,无人之处,可以必出。将士人持
玄旗②,操器械,设衔枚。夜出。勇力、
飞足、冒将之士居前,平垒③为军开道,材士强晋为伏兵居后,弱卒车骑居中。陈毕徐行,慎无惊骇。以武冲扶胥前后拒守,
武翼大橹④以备左右,敌人若惊,勇力、冒将之士
疾击而前,弱卒车骑以属其后,材士强弩隐伏而处。审候敌人追我,伏兵
疾击其后,多其火鼓、若从地出,若从天下,三军勇斗,莫我能御。”
武王曰:“前有大水、广堑、深坑,我欲逾渡,无舟楫之备,敌人
屯垒,限我军前,塞我归道,斥候常戒,险塞尽中。车骑要我前,勇士击我后,为之奈何?”
太公曰:“大水、广堑、深坑,敌人所不守,或能守之,其卒必寡。若此者,以
飞江、转关与天潢以济吾军,勇力材士从我所指,冲敌绝陈,皆致其死。先燔⑤吾辎重,烧吾粮食,明告吏士,勇斗则生,不勇则死。已出者,令我踵军设云火⑥远候,必依草木、丘墓、险阻,敌人车骑必不敢远追长驱。因以火为记,先出者令至火而止,为四武
冲陈。如此,则吾三军皆精锐勇斗,莫我能止。”
武王曰:“善哉!”
注释
①诸侯:古代对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此处指敌对国家。
③平垒:攻占敌军营垒。
⑤燔:焚烧。
【例证】
渡过江河作战,必须加强工程保障,有充足的渡河和水上运输器材。除此外,更重要的是保持高昂的士气,有破釜沉舟、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决心。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就是以此取得胜利的。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秦统治者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进行垂死挣扎,调动军队,向起义军进行疯狂反扑。其中最为凶悍的一支,就是
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他在镇压
陈胜、
吴广等起义军后,旋即扑向项梁等人率领的楚地起义军主力。在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大败楚军,杀死项梁。然后移师北上,攻打赵国。
赵王歇数战不利,被迫放弃都城邯郸,退守钜鹿(今河北平乡县西南)。章邯率军乘胜逼进,命令部将
王离率 20 万人
将钜鹿团团围困,自己亲率 20 万人屯驻于钜鹿南数里的棘原,并在那里构筑甬道(两侧有土墙的通道),直达钜鹿城外,以供应
王离军的粮秣,企图长期围困钜鹿,困死赵军,彻底平定赵地。钜鹿城内食尽兵少,形势危在旦夕。
赵王派人向楚、魏、燕、齐求援。魏、燕、齐虽派出军队,但因害怕与秦军交锋,就在钜鹿城外
筑垒壁自守,观望不前。
楚怀王任命
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军约七万人救赵。
宋义畏敌如虎,当进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时,屯驻四十六天,不愿前进。项羽杀死
宋义,率军进抵漳水南岸。即派
英布等率二万人为前锋,渡过漳水一说
黄河,切断秦军运粮的甬道,割断
王离与章邯之间的联系。接着,
项羽亲率楚军主力渡河跟进。同时为表示一往无前。义无反顾、与秦军决一死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项羽下令士兵渡河后“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
无一还心”。这样,楚军战士斗志激昂,个个
摩拳擦掌,准备拚死一战,
项羽率领全军以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奔巨鹿。楚军将士奋勇死战,以一当十,“呼声动地”,先将王离部秦军击溃,接着又九战九捷,大败章邯军,钜鹿之围遂解。
项羽率军乘胜追击、走投无路的
章邯,在
殷虚(今河南安阳西)向项羽投降。
钜鹿之战,是秦末农民起义中最激烈而又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战,这次战役中,
项羽破釜沉舟,以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消灭了秦王朝赖以生存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为最后推翻
秦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