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王孙·番阳彭氏小楼作
南宋姜夔词作
《忆王孙·番阳彭氏小楼作》是南宋词人姜夔所创作的的一首词。这首词写秋日登彭氏小楼的情景。首二句泛写登楼所见所感,接着叹息自己为生计所迫,或寄人篱下,或辗转远游,过着不能自主的生活。后二句由感喟身世而转到怀人,并料想亲人也在惦念自己,双方情意绵绵,相互思念。全词以景含情,气氛凄冷;语言清新明快,篇幅虽小而情味深长。
作品原文
忆王孙1
番阳彭氏小楼作
冷红叶叶下塘秋2,长与行云共一舟。零落江南不自由。两绸缪3,料得吟鸾夜夜愁4。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忆王孙:词牌名,又名《豆叶黄》《阑千万里心》。通常由31个字组成单调小令,亦有将单片重复做双调者,五平韵,句句用韵。
2.冷红:指枫叶。
3.绸缪:指感情缠绵深厚,不能分解。
4.吟鸾:古人常以鸾凤喻夫妇。此指作者的妻子。
白话译文
作于番阳彭氏小楼
红瑟瑟的枫叶一片一片飘下秋天的池塘去,我总是乘着一只小船与浮云一起四处飘泊。我飘泊在这江南水乡,实在是身不由己。唉,我和她的恩爱是那样缠绵深厚,她想必一夜又一夜地思念着我,以至愁肠百结了。
创作背景
鄱阳是姜夔的故乡,彭氏是宋代鄱阳的望族,宋神宗时,彭汝砺官至宝文阁直学士,他的四世孙彭大雅,嘉熙四年(1240年)出使北方,卒后追谥忠烈。白石回到故乡,秋日登上彭氏小楼,感叹自己飘零的身世,忆念远方的亲人,写下《忆王孙·番阳彭氏小楼作》。这首词作年不可考,从“长与行云共一舟”、“零落江南”的词意看,大约作于姜夔的中晚年。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姜夔的这首《忆王孙·番阳彭氏小楼作》与其他相同词牌的作品相比,要略胜筹。作为一首描写羁旅飘泊的词作,词人并未将重点放在对漂泊的具体抒写上,而是通过抒发他内心的孤寂、伤感,将人引入一个更为幽微的境界,细致人微,感人至深。
登高纵目见景物,词人便从眼前所见的红叶发端。“冷红叶叶下塘秋”,枫叶在秋天经霜后变红,故称“冷红”。枫叶被肃杀的秋风吹落,一叶一叶飘落在池塘里。词人由此感发兴会,将枫叶的飘落与自己飘零的身世联系起来,景中便蕴含着人的感情。这种意象,并非姜夔独创,乃是我国古代文人悲秋时的共同体验。“长与行云共一舟”句,进一步申足身世飘零的词意。古代诗词作品常用行云象喻飘泊在外,行迹不定的游子,张协《杂诗》:“行云思故山”,冯延巳《蝶恋花》:“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姜夔一生不仕,飘泊江湖,他说自己长与行云共处一舟,非常形象地写出他的不幸遭际。两句词,已将姜夔的身世形容得很生动,第三句再说出“零落江南不自由”,紧承前面的词意,赋予“枫叶”、“行云”这些意象以社会含蕴,承接非常自然。不自由,不由自主。白石困顿潦倒、常年流寓江南的遭遇,初非本意,出于种种社会原因,身不由己。这句词是姜夔的自白,与前二句词相辅相成,非常生动地表现了封建时代落寞穷愁的知识分子形象。词人家居湖、杭州,所以当他在江西故乡彭氏小楼上感叹身世的时候,就联想起远方的妻子。“两绸缪,料得吟鸾夜夜愁。”古人常称夫妻为鸾凤,吟鸾,会吟咏诗词的妻子。他与妻子情意缠绵,现在自已在江西思念她,料想浙江的妻子也一定在思念自己,每天夜里吟咏抒发愁思的怀人诗词。
全词以感叹身世起,由写景开端,以抒情歇拍,由妻子怀想收结,巧妙地将身世感叹与怀人情愫绾合起来,凝炼地写入短短的五句词里,真是“超妙入神”。
名家点评
江西省社科院研究员胡迎建《鄱阳湖历代诗词集注评》:白石此词则突破秦词樊篱,于此二处分别用“共”与“夜”,均去声字。盖去声怒拗,力能镇纸,遂使柔婉小词,平添清刚之气。
作者简介
姜夔(1155?一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后移居湖州(今浙江吴兴)。一生未仕,往来于赣、湘、鄂、苏、浙间,故与刘过被人视为早期江湖派代表人物。其诗初学黄庭坚,后深造自得,与范成大杨万里多有唱酬。尤以词著称,精音律,能自度曲。又擅长书法。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诗说》《续书谱》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17:45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