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义军
抗俄组织
忠义军 ,1900—1903年东北三省自发组织抗俄的武装。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7月,沙俄军队分数路侵占东三省,清军抵抗失利。刘永和在吉林通化率众抗俄,自称统领,号忠义军。以“御俄寇,复国土”为口号,有众二万余人。成份复杂,组织分散,有义和团余部、溃散的清军、各地民团和绿林“马贼”等,又与已受清军招抚的杨玉林(一名杨毓林),义和团余部王和达、刘秉和,道士董教敏,团勇李杜春等部联合,先后拥有十余万人,在吉林和奉天(今辽宁)一带,形成了一支自发的抗俄力量。1901 年6月,各部在通化地区共同抵抗俄军三路包围,先后三次攻克俄军据点新宾堡。后在俄军和清朝统治者勾结的“剿抚“政策下,被各个击破。刘永和率少数人退入蜂密山一带继续战斗,至1903年始停止。
概况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十月,沙俄侵略军占领了东三省。轰轰烈烈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在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下失败了。但是,英勇的东北人民没有被吓倒,没有屈服,他们摆脱了清政府的控制,各路义军联合起来,重新高举起反侵略、反投降的义旗,自发地肩负起武装反击沙俄侵略军的重任。活跃在奉天东部和吉林南部广大地区的“忠义军”,组织了继义和团之后东北地区规模最大活动范围最广、坚持时间最长的抗击沙俄侵略者的爱国运动。直到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末,历时两年多的“忠义军”武装反帝爱国运动归于失败。余部坚持战斗,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当时,活动在桓仁一带的“忠义军”,是在林七的率领之下活动的。林七原名林成岱,字嵩武,集安市台上镇人。光绪二十六年末,林七闻知刘永和(刘单子)在春举义,便去海龙联络镇东营起事。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林七率所部“忠义军”活动在桓仁地区,配合通化、海龙地区的刘永和、王合达率领的“忠义军”主力打击沙俄侵略军。四月初一,林七率兵攻进新宾堡,占据二十余日,后又攻陷桓仁、宽甸、凤城。五月二十五日第二次攻入桓仁。张玉美乡望碑文记载“辛丑之夏”义军争地争城,使地主官吏、土豪劣绅“仓皇流亡”“哀声遍野”,当指林七所率领的“忠义军”的成绩。尽管碑文对“忠义军”肆意诋毁,但看不出“忠义军”对黎民百姓有任何骚扰。林七率领“忠义军”转战东边道一带的深山密林,既与清官兵交战,更主要的是把斗争矛头指向沙俄侵略者。在攻占凤城后发布安民告示:“洋人相欺中华,尔百姓涂炭过甚,本统领心中不忿,会同天下豪杰剿灭,尔百姓不必惊惶。”寥寥数语,道出了沙俄侵略者的罪行,表明了“忠义军”抗俄斗争的决心。
当“忠义军”同沙俄侵略军和清官兵英勇斗争时,一些地方的豪绅则拼命与“忠义军”为敌,如张玉美之流。张玉美,集安市大路镇古马岭村人(当时属辽宁桓仁县),为地方一富豪。“忠义军”攻城略地,亦使张玉美等惶惶不可终日,于是他出面网罗一批土豪乡绅,购置军械,与“忠义军”对抗。因镇压“忠义军”保护了地方豪绅的利益,得到乡绅们赞赏,为之刻石立碑以彰其“功德”。如今,张玉美乡望碑成了“忠义军”抗俄斗争的见证,也成了张玉美效忠清廷、配合沙俄侵略者镇压“忠义军”爱国斗争的罪证。
重要事迹
驰骋在东北抗俄战场上的义军,汇集为忠义军。忠义军主要是由三支抗俄队伍组成。一支是王和达领导的活动在通化、海龙、磐石一带的抗俄队伍。王和达起初参加了义和团,并且被推选为法师,接着组织武装起义成为忠义军中的骨千力量。另一支是活动在珲春— ‘带的“游民”武装,主要是由破产农民、失业的筑路工人、矿工、伐木工人及猎户组成。一九00年七月,当沙俄人侵珲春时,这支队伍主动配合珲春副都统英联率领的清军,保卫珲春。还有一支是以吉林南岗等处矿工为主的“游民”武装,当沙俄侵越乌苏里江时,吉林将军将这支武装收编为“垦务营”,称作镇东军,驻在宁古塔— 带垦荒。—九00年八月,沙俄侵略军进攻宁古塔,这支队伍同宁古塔人民一起,奋勇抗击沙俄入侵。珲春失陷后,守卫珲春的这一支武装,经过敦化南下,和吉林将军长顺决裂,自树旗帜,称作忠义军,此时已发展到三万多人。一九00年十一月,忠义军奔袭朝阳镇后,宁古塔附近的镇东军,向南发展,来和忠义军会师。此时,清海龙城总管依凌阿勾结俄军高哩巴尔斯统率的部队,南北夹击驻守朝阳镇的忠义军,忠义军识破敌人诡计,主动撤出朝阳镇,向东发展,攻取清军驻守的通化。俄军在忠义军撤出朝阳镇后,先后在朝阳镇和海龙烧杀抢掠后,退回沈阳。— 九00年十二月十六日,镇东军进入海龙。王和达率领的义和团余部进人朝阳镇。至此,这三支抗俄队伍联合起来,统称忠义军,提出“御俄寇、复国土”的战斗口号。并且健全组织,总帅称统领,下设“帮统、分统、总巡、稽查、营、哨等官各名目派队散粮,护送难民,多有感颂者。到一九00年底,开辟了辽东山区的抗俄斗争区,肩负起反对俄军占领、反对清朝妥协投降的历史重任。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2 19:13
目录
概述
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