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刀斩乱麻
汉语成语
快刀斩乱麻,汉语成语,出自唐·李百药北齐书·文宣纪》。
成语出处
唐·李百药《北齐书·文宣纪》:“高祖尝试观诸子意识,各使治乱丝,帝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快刀斩乱麻”。
成语故事
高洋,字子进,南北朝时期北齐政权的创建者。高洋的祖先是渤海汉人,他的曾祖父出仕北魏朝为侍御史,因犯罪,全家被发配到怀朔镇,受鲜卑习俗熏染。到他父亲高欢这一代时,已完全鲜卑化了。
高欢北魏任相国、大将军,封为渤海王。他在政争中消灭了政敌尔朱氏,并杀死节闵帝元恭,改立出帝元修,独掌朝政。后来出帝元修不甘当傀儡皇帝,逃出洛阳,投奔割据关中的宇文泰。从此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宇文泰杀死元修,拥立元宝炬为魏文帝,建都长安,史称西魏。高欢拥立元善见为魏孝静帝,建都邺城,史称东魏。高欢死后,儿子高澄继位为相国,封齐王,专掌朝政。二年后,高澄遇贼被刺死。其弟高洋继位执政。
高洋在年青时就显示出独特的聪明才干。他父亲高欢想试试几个儿子的聪明才智,有一次,他给儿子们各分了一团乱丝,要他们整理出头绪来,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兄弟们都埋头埋脑理乱丝,小心翼翼地一根一根地抽出来,要把它理齐,但却想快也快不了,心里干着急。高洋却不这么干,他抽出了一把快刀来,儿刀就把一堆乱丝分斩成若干段,根本不用理会那些纠缠不清的乱疙瘩。他头一个报说整理完毕。高欢问他为什么这样整理,他回答说:“乱者须斩。”这句话语意双关,一方是指理乱丝,最直截了当的办法就是用快刀斩开;另一方面又是个含意深长的比喻,比喻治理国家,对于作乱的人都该斩首。高欢听了高洋的答话,又惊奇又高兴,认为这个儿子将来必定会大有出息。
高洋执政后不久,就废掉魏孝静帝自立为帝,就是文宣帝,改国号齐,史称“北齐”。高洋称帝后,以汉人杨惰为尚书令,议造《齐律》,分民户为上、中、下三等,富户税钱,贫户出力。自北魏孝明帝以后,豪门勋贵纷纷自立州县,造成州刺史、郡守、县令“虚增其数,为害公私”。文宣帝下令栽去三州、一百五十三郡、五百八十九县、二镇二十六戍。这一政治改革有利于统一政令和限制豪门大族的掠夺。他还征发一百八十万人筑长城,自幽州北夏口至恒州九百里。后来又把长城东端延伸至海,东西长达三千余里,使北边安宁。
文宣帝后期,生活腐化,个性暴虐,以折磨人取乐,又嗜酒成性,每次喝醉酒动不动就杀人,终因酒精中毒而死,死时三十一岁。
成语寓意
在处理错综复杂的问题时,往往需要以大胆果断的行动打开局面,排除各种人为的干扰,义无反顾地坚决走向既定的目标。但是这种果断的行动是立足于周密的思考和准确的判断之上,并不是不加思考的冲动和鲁莽。“快刀斩乱麻”在心理学上也叫作“意志的果断性”,是以自觉性为前提的,也就是说在采取措施前,总是要经过一番周密思考,表现为决策前的深思熟虑,而且还在采取决定时表现出勇气十足。
成语运用
“快刀斩乱麻”指用锋利的刀砍断乱麻。比喻坚决果断地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主谓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
欧阳山《三家巷》七八:“何守仁虽然也认为时局多变,不宜轻举安动,但他又认为趁这时候用快刀斩乱麻的手段把事情做了,倒也一劳永逸。”
蒋子龙《拜年》三:“调度工作需要精明练达,快刀斩乱麻,真不明白这一年多他是怎么胡拉自己那一摊儿的!”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7 11:29
目录
概述
成语出处
成语故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