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舟一号
21世纪10年代中国研制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
快舟一号(代号:KZ-1),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所属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卫星技术研究所合作研制的一种小型三级固体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各类灾害应急监测和抢险救灾信息支持卫星。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20世纪90年代初海湾战争以来的几次战争已经证明,卫星是打赢信息化战争不可或缺的关键装备,太空是未来战争的主战场。随着反卫星技术的发展,各国太空轨道上的侦察、导航、通讯等卫星都面临着被反卫星武器摧毁杀伤的现实威胁。而传统的航天发射研制、发射和准备周期长、费用高昂,无法及时响应卫星补发需求。正因如此,美国在2002年提出“太空快速响应作战系统”的概念,主要是己方卫星被摧毁时,利用预先组装和快速发射技术,在极短时间内装配完成卫星,再利用配套的快速运载火箭实现应急发射,准确、快速、经济地将备份卫星送入太空,为己方提供实时战场支持。
美国空军最早提出“太空快速响应”概念,主要用于军事应急,当发生区域战争时,快速装配出一颗卫星,同时,配套的快速运载火箭能够应急地将其发射升空,保证从提出作战需求到航天器部署完毕,只需要几天或几周时间。
从1999年概念的提出,美国在该领域已取得了许多进展,包括利用已有的退役或现役洲际导弹改装成为快速发射系统,如美国的米诺陶运载火箭。
美国《新闻周刊》曾描述这种卫星说,这是只有洗碗机那么大的卫星,在几天甚至几个小时之内就可以由建造好的零件组装起来,具有“与笔记本类似的即插即用技术”
大型卫星多由军队高层使用,用于满足战略需求,与此相比,快速应急卫星更能满足战术需求。在战场上,连排一级都可以直接使用,甚至有可能出现单兵手持相关终端设备直接使用的场景。专家介绍说,世界上只有美国掌握这一技术,且已经趋向成熟——试验型卫星发射完成,已经拥有业务型卫星。英国和法国研制的小卫星项目也有类似意图。
俄罗斯就将自己退役或即将销毁的多款洲际导弹,如SS-18、SS-19等,改装成为运载火箭,并具备从地下发射井直接发射的能力。除了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外,其本身就是太空快速发射系统的一部分。日本新型固体运载火箭“艾普斯龙”于2013年9月14日成功发射,这对于日本来讲就是其太空快速发射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需要一周时间,发射成本不到3000万美元,就能完成一次发射工作,并将不同用途的小卫星送到太空实施潜在军事任务。
“太空快速响应作战”系统,是美国军方首先提出的一项计划,主要用于军事应急。比如当发生区域战争时,在很短时间内能够快速装配出一颗卫星,同时配套的快速运载火箭能够应急地将其发射升空。这种卫星成本低,研制周期短,寿命也不要求很长。美国《新闻周刊》曾描述这种卫星说,这是只有洗碗机那么大的卫星,在几天甚至几个小时之内就可以由建造好的零件组装起来,具有“与笔记本类似的即插即用技术”。除了组装和发射速度快,与现有的大型卫星相比,这种卫星更能满足战术需求。在战场上,连排一级都可以直接使用,甚至有可能出现单兵手持相关终端设备直接使用的场景。而的大型卫星都由军队高层使用,用于满足战略需求。据他介绍,世界上只有美国掌握这一技术,且已经趋向成熟——试验型卫星发射完成,已经拥有业务型卫星。英国和法国研制的小卫星项目也有类似意图。
研制历程
2003年,快舟火箭的研制工作启动。为了研制具有发射快、低成本等优点的固体运载火箭,适应航天发射领域的新趋势,研发团队提出采用尚无先例的星箭一体化技术,使任务载荷运送能力提高两倍以上。
2009年,快舟火箭方案中采用的大量新概念、新技术相关论证方案,通过航天专家组评审。
2011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原四院、原九院重组建立了新四院,巩固和提升了快舟固体运载火箭的研制能力。快舟火箭在多年的研制过程中,共申请了42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8项,很多技术都是国际领先、国内创新,仅结构分系统就有专利近30项。
技术特点
多快好省轻
快舟一号火箭具有“多、快、好、省、轻”和技术创新的特点。
即载荷能力多,一般可把一吨重的小卫星发射入轨。对于小于10千克的纳米卫星,可以“一箭多星”,快速将各类小卫星送入轨道,完成包括应急通讯、应急导航、应急侦察等诸多任务。
即快速发射。不仅单次发射时间快,火箭和卫星进场后不到一周即可发射,还可以在短时间内连续多次发射,同一批次组织多次发射。该火箭为固体运载火箭,可实现地下发射井、车载机动、简易塔架等多种方式发射,甚至可以从战略导弹核潜艇上机动发射,可以摆脱对大型卫星发射基地的依赖。
即效果好。世界核大国等均有大量中远程固体和液体弹道导弹,其中很多达到或接近退役时间,要么拆解,要么抽检打靶试验。如果能改造为太空快速发射系统用来发射卫星,既可检验技术性能,又提供了新的商业发射平台。
即省钱。正规的大型运载火箭每次发射至少需5000万美元,如果能让“低成本”的“小运载火箭”实现小载荷发射,尤其是将退役导弹“废物利用”,这不仅能降低发射成本,也让一些国家少了一大笔销毁导弹的额外成本,可谓两全其美。
即重量小。要“快”,就得更“轻”,航天科工的研发团队大胆提出了将安全机构的尺寸及重量缩小至现有产品的五分之一,对这个近乎“疯狂”的方案,进行了反反复复近50次试验调试,最终实现了技术和材料的升级更新,并获得一项国防专利。经中国八位院士组成的专家组评定,快舟火箭的运载系数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星箭一体化
快舟一号作为一种快速应急部署的星箭一体化组合体,出厂时,就是‘卫星-运载火箭-发射筒-发射车’的组合体,外观类似公路机动式洲际导弹系统,比如中国的东风-31A或俄罗斯‘白杨M’,平时密封储存在发射筒内,可以保存至少好几年。一旦在发生战争或自然灾害时,能在隐蔽掩护下机动到达预定发射阵地,在几小时到几天内快速发射入轨,并马上开始执行任务。而常规发射至少需要6-9个月准备时间,而且卫星入轨后还要进行长时间的调试。正如《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的一篇文章写道:“应急空间飞行器是一类快速集成、快速入轨、快速实现、具有星箭一体化创新特点的新概念飞行器。常规卫星通常是研制1颗、生产1颗、发射1颗,该飞行器却与导弹一样,批量生产,长期贮备,一次性使用。”
设计参数
系列型号
飞天一号
飞天一号(代号:FT-1)是快舟一号的商业发射版运载火箭。2014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珠海航展上展出了飞天一号模型和介绍展板。
快舟一号甲
快舟一号甲小型运载火箭是在快舟一号火箭基础上适应性改进的一型低成本、高可靠性的通用型固体运载火箭,采用国际通用接口,可为300千克级及以下低轨小卫星提供发射服务,具有发射成本低、准备周期短、保障条件少和快速集成、快速入轨等特点。
快舟一号甲采用水平集成对接、水平测试、水平转运方式,以一车一箭为基本发射单元,避免了传统火箭对发射塔架的依赖,对发射场保障要求进一步降低。快舟一号甲火箭对7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为200千克,从运载火箭产品运抵发射场到完成发射任务只需要7天时间,而发射当天从技术区转场到发射区完成发射,整个发射区流程不到4小时。
快舟十一号
快舟十一号是在快舟一号甲的基础上改进研制的新型火箭。
2014年9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正式立项研制快舟十一号火箭,是按照新一代航天发射和应用”战略发展规划及部署,面向全球商业航天发射需求研制的固体运载火箭,充分继承了快舟一号的技术特点,能满足卫星商业化高密度、快速发射需求。该火箭采用移动方式发射,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1.5吨,主要面向400至1500千米近地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执行单星或多星组网发射服务。
发射动态
发射记录
发射任务
2013年9月25日12时37分,快舟一号固体小型运载火箭,以一车一箭车载机动发射方式,成功地将”快舟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2014年11月21日14时37分,快舟火箭在酒泉发射成功,将“快舟二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并创造了中国航天快速发射新纪录。
2017年1月9日12时11分,快舟一号甲小型运载火箭在酒泉成功发射,将吉林一号灵巧视频03星和同时搭载行云试验一号、凯盾一号两颗立方体星送入预定轨道。该次任务采用纯商业发射合同组织形式,完全按市场行为运作,是快舟火箭的“商业第一单”,标志着中国在商业航天领域迈出新步伐。
北京时间2022年9月6日10时24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一号甲遥十六运载火箭,成功将微厘空间一号S3/S4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成功。
2022年9月25日6时5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试验十四号和试验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试验十四号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科学试验、新技术验证等领域,试验十五号卫星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和防灾减灾等领域。
2023年6月9日10点35分,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以“一箭一星”方式,将我国首颗平板式新体制通信试验卫星“龙江三号”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3年7月20日11时2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天目一号气象星座07-10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3年12月25日09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天目一号气象星座11~14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北京时间2023年12月27日14时50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天目一号气象星座19~2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4年1月5日19时20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天目一号气象星座15~18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的第25次飞行。
北京时间2024年1月11日11时5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天行一号02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空间环境探测等试验。
技术创新
首用栅格舵
快舟一号火箭在中国首次采用栅格舵控制技术,是中国首个具有快速集成、快速入轨能力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创造了中国航天发射的最快纪录。
应用动态
2014年3月27日,中国科学技术部披露信息,该部所属国家遥感中心对马航失联客机疑似海域组织开展了多次“快舟一号”卫星成像工作,并将所获取的数据及相关信息,及时提供给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等开展马航失联客机搜寻救援的遥感监测单位。
2014年3月20日,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及时安排“快舟一号”卫星应急成像规划;
截至3月21日,为搜寻马航失联客机,“快舟一号”卫星已获取疑似目标区域99景数据,数据量54.21GB,成像覆盖面积约11.5万平方公里。
3月22日,卫星又成功获取南印度洋疑似失事海域的影像产品27景,经初步判读,未发现可疑残骸。
2015年9月11日,“快舟一号”试验卫星由于燃料耗尽,已于近日坠入南极洲上空大气层,完成其使命。
总体评价
快舟一号火箭2013年首次升空不到两小时,美国航天网站NASA Spaceflight便在首页头条位置,以“中国秘密发射新快速响应火箭”为题报道此事。称“快舟火箭”其实就是中国的太空快速响应作战系统。该次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美国之前,成为首个完整发射卫星-火箭一体化快速应急空间飞行器试验的国家。(新浪网 环球网 评)
快舟一号火箭采用星箭一体化技术,可实现快速集成、快速测试、快速发射;在中国内首次采用栅格舵控制技术,是中国首个具有快速集成、快速入轨能力、低成本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创造了中国航天发射的最快纪录,使中国航天发射运载工具由液体运载火箭拓展到固体运载火箭,初步形成了中国亟需的空间快速响应能力。(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环球网 评)
快舟一号系列火箭的研制成功,既意味着中国航天军民融合技术迈出了一大步,也标志着中国太空快速响应能力的又一次提升。
快舟一号采用车载发射模式,反应速度快,既可以平时承担商业发射任务,也可以履行快反应急职能,迅速从储存状态取出发射执行任务,实现“太空快速补网”。随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快舟系列将有更多的新成员出现,中国“太空快速响应系统”也会愈加完备。(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环球网 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6 14:52
目录
概述
发展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