忳,汉语三级字,读作忳(tún、zhūn或dùn),读作忳(tún)时指忧伤,烦闷。读作忳(zhūn)指诚恳的样子。 读作忳(dùn)时指〔忳忳然〕无知的样子。
现代释义
忳tún
⒈ 忧郁烦闷:“忳郁邑余侘傺兮。”
忳zhūn
⒈ 诚恳的样子:“纷忳忳之愿忠兮。”
忳dùn
⒈ 〔忳忳然〕无知的样子,如“不知治乱存亡之所由,忳忳忳犹醉也。”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字部】忳 ·康熙笔画:
8 ·部外笔画:4
《广韵》《集韵》《韵会》徒浑切《正韵》徒孙切,𠀤音屯。《玉篇》闷也,乱也,忧也。《屈原·离骚》忳鬰邑余侘傺兮。《朱注》忳,忧貌。
又《集韵》朱伦切,音肫。本作谆。或作忳。忳忳,诲人不倦也。
又《集韵》《正韵》𠀤殊伦切,音纯。本作憌。或作忳。人名。後汉有王忳。
又《集韵》《类篇》𠀤杜本切,音盾。愚也。
又都困切,音顿。或作沌。《老子·道德经》我愚人之心也哉,忳忳兮。
又《集韵》徒困切,音钝。忳愻,意不乐也。◎按肫与忳通。凡字书所引,通义甚多,《正字通》所引亦多,而独于忳肫二字不许其通,是自相矛盾也。凡正字通辨驳太过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