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玉书院位于中国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境内,为古书院之一。
来历
淳熙五年(1178),朱熹莅玉。
朱熹、汪应辰、吕东莱、陆象山等先后讲学于
草堂书院’。玉山之会,鹅湖之争,倾动一时。怀玉(草堂)书院,遂与白鹿洞、鹅湖并立于东江。朱熹在玉山留下了《玉山讲义》卷,传为朱熹手笔。并存有朱熹后来栽植的梨树一棵,以及狐仙洞、狐氏墓等遗址、传说。
宋末,书院寝废,王奕与谢叠山同隐怀玉,复建草堂书院,又称斗山书院。
嘉靖三十三年(1554),江西提学王宗沐改寺为书院,蹶额“怀玉”,怀玉书院之名,由此而始(据王宗沐《怀玉书院碑》)。次年,僧又来劫焚院舍,巡抚何迁檄按察使陆隐。置僧于法,顽梗敛迹。布政张元冲,巡按段顾言,赞襄建尊经阁,购置书籍,查复遗田,惩隐替者,公置以券为久计。至是,规为大奋,书院鼎新,悉如白鹿洞规制。、中为崇圣殿,前为书院门,门前为泮池,绰楔门之内为致敬所,左为崇贤祠,右为报德祠,殿后为明德堂,易简堂,敬一楼,左右为居仁斋,由义斋,后为忠、信二号舍。置田三十三顷有奇,用以奉祀养士。小怀玉摩崖石刻中,曾略舒其事。时夏浚《怀玉山志》亦于此时编成,并留有《易简堂记》。
被禁
万历七年(1579)张居正废天下书院,.怀玉书院在被禁之列。天启四年(1624),田归于僧,书院尽废。 清初,推官黎士宏仍祀朱予于山巅。康熙初,玉山县城仅有居民四、五十户,荒凉废坏。康熙三年(t664)。邑人重建怀玉书院子端明书院1日址。起先,士绅拟建知县同知。黎士宏生祠,以黎曾召集流亡,县城复具规模故。黎不许,改为书院,额称“怀玉书院”。院祀朱熹。康熙六年(1667),知县湘潭进士唐世征又修葺,并增祀:汪应辰、吕祖谦、陆九渊,以四人皆曾讲学玉山之故。康熙二一二年(1683),知县诸暨余毓浩复增修。康熙五十二年,知县钱塘沈景韩又重修葺,李光地与沈皆有记。李记称:“为政者以新学校育人才为先。”
重建
乾隆七年(1742),诸生朱世荣、毕璋等,捐银赎回原田,又捐银重建怀玉书院。上为朱子祠,两旁为正谊、明德两书楼,左为崇贤祠、居仁斋,右为报德祠、由义斋。十四年(1749),
知县李鸿翔详报各宪,特定学规。十五年(1750),朱世荣续捐银于崇贤祠后建忠号书舍,延师造士,生徒日盛。江西布政汤聘《怀玉书院记》曾记其事。乾隆五十五年(1790),州同李必联捐建讲学堂于崇贤、报德二祠间。学便赵佑,移元郑伯飞“芳润堂”名额讲堂(见赵佑《复建怀玉书院记》)。同治三年(1864),经营首士王永梓停馆修葺。光绪末(1908),县城设官立高等小学堂,将怀玉书院田租拨光,致使书院就荒。宣统二年(1910),王皋捐田及银给高等小学堂,将怀玉书院田租及l目款拨回,宣统三年(1911),罗文昭书官立怀玉中学堂,兼设中学预科,并附设单级师范,王敬先任堂长。
近代
民国元年(1912),怀玉中学堂堂长易为张赞良。二年(1913),改设乙种实业学校,校长任琵源。三年(1914),复改设为县立第二小学,校长周维翰。五年(1916),改设怀玉高等小学。十年(1921),改组县立第三高等小学,并附设国民学校。十三年(1924),又改为初、高两有小学。此后,陇首、洋塘等地设立苏维埃区乡政府,怀玉山一带成为革命根据地。民 国二十三年(1934),国民党部队为围剿阻截中国工农红军十军团方志敏同志所率领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驻军怀玉书院,其后被焚,怀玉书院至此尽毁。
解放后,即怀玉书院旧址兴建怀玉山垦殖场。后垦殖场迁怀玉山疗养院。怀玉书院旧址今为银行营业所、怀玉山垦殖场供销社及怀玉Lb医院所在地。
现存怀玉书院旧额照片一张,残额一块,“泮池”题刻一块,“一勺泉”残碑一方。
对联
溪涧合流,在山时作琤琮,流尝泽物;
朱陆讲道,后人妄分脉络,道本同源。
佚名题怀玉书院
修身诚意正心致知格物,先齐其家,孝事君,弟事长;
博学审问慎思肯辨笃行,果能此道,愚必明,柔必强。
清代白潢题怀玉书院
石韫玉而山辉;
水怀珠而川媚。
清代赵佑题讲堂
倾群言之沥液;
漱六艺乞芳润。
清代赵佑题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