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是汉语词汇,拼音是:sī xiǎng,本义是
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或形成的观点及观念体系。
历史
古代思想
- **西方**
- **古希腊哲学**: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泰勒斯被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始祖,他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开启了对世界本质的探索。之后,苏格拉底强调“认识你自己”,将哲学从对自然的研究转向对人类自身的思考。柏拉图构建了“理念论”的哲学体系,认为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亚里士多德则在逻辑学、物理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研究,提出了“四因说”等重要理论。
- **古罗马哲学**:在继承古希腊哲学的基础上,古罗马哲学更注重实用和伦理。如塞涅卡的斯多葛派哲学,强调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平静和道德的完善。
- **东方**
- **中国古代思想**:以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为代表。儒家以孔子、孟子为代表,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和社会秩序;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主张顺应自然、追求个体的自由和超脱;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代表了平民阶层的利益;法家以韩非为代表,强调以法治国、严刑峻法。
- **古印度思想**:以佛教和印度教为主要代表。佛教由释迦牟尼创立,主张通过修行摆脱苦难,达到涅槃境界。印度教则有吠檀多派等不同哲学流派,强调梵我合一等思想。
中世纪思想
- **西方**:基督教神学占据主导地位,托马斯·阿奎那等神学家试图将古希腊哲学与基督教教义相结合,用理性来论证信仰,形成了经院哲学。
- **东方**
- **中国**:在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逐渐成为正统思想,并与道家、佛教思想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出现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宋明理学等思想体系。
- **阿拉伯世界**:伊斯兰哲学蓬勃发展,如伊本·西那(阿维森纳)等哲学家对古希腊哲学进行了翻译和注释,并结合伊斯兰教教义提出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对西方哲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近代思想
- **西方**
- **文艺复兴**:14世纪到16世纪,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强调人性的解放和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代表人物有但丁、薄伽丘、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
- **宗教改革**:16世纪,马丁·路德、加尔文等发起宗教改革运动,反对罗马教廷的腐败和教权至上,主张“因信称义”,推动了基督教的新发展,也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 **启蒙运动**:17、18世纪,以理性主义为旗帜,倡导自由、平等、民主、科学等思想。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等。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思想。
- **东方**
- **中国**:明清之际,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他们批判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经世致用等思想,但未能形成广泛的社会变革力量。
- **日本**:在这一时期开始接触西方思想,兰学兴起,一些学者开始翻译和研究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为后来的明治维新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现代思想
- **西方**
- **德国古典哲学**:以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为代表,强调哲学的思辨性和体系性,对人类的认识能力、道德法则等进行了深入探讨。黑格尔的辩证法和绝对理念体系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
- **马克思主义**: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指导。
- **现代西方哲学**:出现了众多流派,如实证主义、实用主义、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它们从不同角度对传统哲学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关注语言、文化、个体的存在等问题。
- **东方**
- **中国**:鸦片战争后,西方思想大量传入,从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再到戊戌变法时期的维新思想、辛亥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以及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民主与科学思想,中国不断探索救亡图存和现代化的道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等一系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 **印度**: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过程中,甘地提出了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成为印度独立运动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印度也出现了一些融合西方思想和印度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潮。
思想的历史是人类不断探索和进步的历史,不同时期和地域的思想相互交流、碰撞,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释义
想念,怀念。
特指相思。
思忖,考虑。
指思维的条理脉络。
念头,想法。
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或形成的观点及观念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