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著作所用材料丰富翔实,取舍较为得当,符合当代学术著作规范。书中概念准确,文字简洁流畅,论证充分,逻辑严谨,层次分明,整体结构、布局较合理。是一部高水平的哲学研究成果。
绪 论 思维方式与现代化 一 开展思维方式研究是现代化的需要 二 在“天赋观念论”顽强表现的背后 三 思维方式研究的前身 四 我们今天如何看待人的“认识框框”? 五 思维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一篇 思维方式解析 第一章 思维方式研究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 问题提出的理论背景简析 二 “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与“先验途式” 第二节 思维方式研究室的建构 一 近代以前的哲学家对思维方式的研究 二 近代哲学家对思维方式的研究 三 黑格尔对思维方式的研究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思维方式的研究 一 马克思、恩格斯论思维方式研究的必要性 二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思维方式的理论前提 三 马克思、恩格斯对思维方式本质的揭示 四
马克思、
恩格斯对思维方式的分类 五 一个经典案例剖析: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形成及其本质特征 第二章 思维方式研究的不同范例 第一节 思维方式的解释学与科学哲学审视 一 海德格尔追问“理解何以可能?” 二 “传统”与“成见”何所指?何所能? 三 对“理解前结构”和“成见”学说的几点看法 四 库恩的“范式”论 第二节 思维方式研究的心理学视角 一 精神分析学 二 皮亚杰的“图式”论 第三章 思维方式的本质、要素与特征 第一节 思维方式的本质 一 思维方式的实践本质 二 思维方式的文化本质 三 思维方式的认识论本质 第二节 影响思维方式的因素 一 内在、直接的因素 二 外在、间接的因素 第三节 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 一 时代性 二 相对稳定性 三 群体性 第四章 思维方式的基本类型 第一节 思维方式的分类 一 思维方式的区分 二 中国理论界对思维方式的划分状况 三 思维方式类型划分标准 四 思维方式划分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直观类、想象类和逻辑类思维方式 一 直观类思维方式 二 想象类思维方式 三 逻辑类思维方式 第三节 求“真”、求“知”的思维方式,求“善”、求“价值”的思维方式和求“美”的思维方式 一 求“真”、求“知”的思维方式 二 求“善”、求“价值”的思维方式 三 求“美”的思维方式 第五章 思维方式的功能与演变 第一节 思维方式的功能 一 思维方式的认识功能 二 思维方式的实践功能 第二节 思维方式的演变 一 思维方式演变的条件 二 思维方式演变的方式 三 思维方式演变的规律 第二篇 科学思维方式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六章 科学思维方式和社会发展的概念架构 第一节 科学思维方式的含义和形成 一 思维方式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 二 给“科学”定位 三 科学思维方式的形成 第二节 社会发展:从传统到现代化 第七章 科学思维方式的历史探讨 第一节 科学中的思维方式:历史研究的视角 一 对科学中的思维方式存在和作用的确认 二 从“范式”到“研究传统” 三 基旨分析 第二节 思维的科学方式:批判反思的视角 一 胡塞尔对思维的科学方式的研究 二 海德格尔对科学思维方式的特征的揭示 三 法兰克福学派对实证主义的批判 第八章 科学思维方式的内容规定 第一节 科学思维方式的观念知识成分 一 本体论预设 二 知识成分 第二节 科学思维方式中的方法评价成分 一 基本思想工具 二 认识评价准则 第九章 科学思维方式的功能扩展 第一节 近代科学思维方式的历史扩展 一 近代科学思维方式的扩展途径 二 近代科学思维方式的确立和绝对化 第二节 近代科学思维方式的功能表现 一 指引作用 二 选择问题 三 启发作用 四 评价和辩护 第十章 人事序列中的科学思维方式 第一节 常识和科学思维 一 常识的含义 二 常识和科学的区别 三 科学思维是对常识的超越 第二节 哲学和科学思维 一 科学思维对思辨哲学的拒斥 二 两种不同水平的理性反应形式 三 科学思维和哲学思维的联结 四 区分科学思维方式和哲学思维方式的现实意义 第十一章 科学思维方式的时代转换 第一节 科学思维方式的变化 一 科学思维方式变化的含义 二 科学思维方式变化的动力 三 科学革命与科学思维方式和变化 四 转化思维方式的呼声 第二节 复杂性科学的思维方式 一 “复杂性”和复杂性科学 二 复杂性科学的新视角 三 复杂性科学与反还原论 四 对复杂性科学思维方式的评价 第十二章 科学思维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科学影响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式 第二节 科学思维方式在社会历史上的两种表现 一 科学理性 二 科学主义 第三节 提高科学意识,加强科学普及 一 提高科学意识 二 普及科学文化 第四节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科学改造 第三篇 思维方式和和中国现代化 第十三章 现代化过程中思维方式的新课题 第一节 现代化:一个时代的主题 第二节 现代化过程中的思维方式 一 社会认识活动中的思维方式 二 社会认识活动中思维方式的结构和功能 三 思维方式的转换 第三节 现代化与思维方式的变革 第十四章 探寻中国现代化的思维轨迹 第一节 现代化过程中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危机与变革 一 中国现代化的背景 二 传统思维方式的特征及其危机 三 思维方式的近代革命 第二节 毛泽东思维方式的特色及其作用 一
毛泽东思维方式产生的背景 二 毛泽东思维方式的形成 三 毛泽东思维方式的特色 四 毛泽东思维方式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 第三节 邓小平思维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一
邓小平思维方式产生的背景 二 邓小平思维方式的逻辑起点 三 邓小平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 四 邓小平思维方式的伟大意义 第十五章 现代化思维方式的建构 第一节 现代化思维方式的特点 一 现代化思维方式的求实性 二 现代化思维方式的开放性 三 现代化思维方式的创造性 四 现代化思维方式的系统性 五 现代化思维方式的多维性 六 现代化思维方式的前瞻性 第二节 建构现代化思维方式的目标和手段 一 建构现代化思维方式的目标 二 检验现代化思维方式的手段 第三节 调整和转换思维方式的一个过程 一 思维方式调整和转换的一般分析 二 思维方式调整和转换的内在机制 第十六章 现代化思维方式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维方式的形成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维方式的形成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维方式的内涵 三 从计划经济思维方式向市场经济思维方式的转换 第二节 高质优化的发展观 一 发展质量的认识价值 二 高质优化发展观的思维定势导向 第三节 集约经营的发展观 一 传统经济增长思维方式带来的问题 二 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思维方式的转换 第四节 公平效率统一的发展观 一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体现着现代化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 二 现代化思维方式要求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寻找合理的平衡 第五节 可持续发展观 一 非可持续发展思维定势的局限性 二 可持续发展思维定势的导向 第十七章 现代化思维方式与政治民主 第一节 民主观是现代化思维方式的政治核心 一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 树立现代民主政治观念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法治观是现代化思维方式的政治基础 一 法治观是现代化思维方式现代化的观念基础 二 树立现代法治观念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人权观是现代化思维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人权观念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 二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 三 正确认识个人人权和集体人权的关系 第十八章 现代化思维方式与文化繁荣 第一节 传统文化模式的现代转换 一 中国人在现代化中的二重因素 二 现代化是对传统文化的扬弃 三 现代化是对传统观念的变革 第二节 以知识为基础的新文明观 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二 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维方式 第三节 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人的解放 一 人的解放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 二 人的解放是人的主体意识的树立 三 人的解放是人的自由意识的实现 第十九章 现代化思维方式的实现途径 第一节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维方式的发展变化 一 改革开放需要一种符合时代精神的思维方式 二 改革开放过程中思维方式的巨大解放 三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观念更新的表现 第二节 思维方式现代化的基本途径和对策 一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实现思维方式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二 必须不断反思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对传统思维方式进行辩证的批判、更新、优化全民族的思维方式 三 实现思维方式现代化不能脱离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四 要以博大的胸怀、开放的心态科学地对待其他民族的思维方法和方式 五 放大思维的背景,减少认识上的局限性 六 增强信息的处理能力,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七 善于研究和吸收现代科学思维方式 八 重视事物的定量分析,提高思维的精确性 九 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拓宽思维视野的广度和深度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