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谋杀及生命的意义》是2013年1月BasicBooks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道格拉斯.肯里克(DouglasT.Kenrick)。
编辑推荐
我们爱谁、恨谁,为什么会杀害和拯救他人,为什么会追求生命的意义而不是混沌地活下去?
一本写了30年的深思之作
内容简介
如果你想了解爱情、友谊、成功及公平正义,你也必须理解世界上同时存在着欲望、偏见、失败以及自私自利,它们共同构成这斑斓多彩的世界。
我们的头脑中充斥着简单自私的偏见——它们在人类的进化中至关重要,我们的祖先籍此得以幸存,但是,现代人类却绝不是浅薄而自私的野人。肯里克认为,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的这些心理机制,最终导致了当今人类多层面的社会生活,并产生了人性中最具正面意义的特质,包括慷慨、艺术创造力、爱,以及家族纽带等。一切社会复杂性也是由这些简单的机制生发的,诸如国际冲突和全球经济市场等等。通过探索
社会心理学的精深见解及其本人的惊人研究结论,肯里克详细探讨了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让我们关心他人、充满创意和复杂性——换言之,究竟是什么令人充满人性。
肯里克从他自己丰富多彩的个人经验中撷取故事——从他住在贫民区的爱尔兰裔亲戚的犯罪倾向,他本人多次被中学开除、婚姻破裂,以及杀人的幻想,到他最终成为一名演化心理学家,获得个人的成功,并成为两个男孩(其年纪相差26岁)的慈父——本书是对人类的心理偏见与偏差,以及人脑伟大成就的探讨。
作译者
道格拉斯·肯里克(douglas t.kenrick),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获得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博士学位。他是人类行为与进化学会执行委员会的成员,已发表180多种科学论文和书籍,包括现已发行至第五版的畅销书《社会心理学》。
著述发表在《行为与脑科学》、《心理学评论》、《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演化与人类行为》、《新闻周刊》、《纽约时报》和《今日心理学》等国家媒体上。
目录
《性、谋杀及生命的意义》
第一章 身陷阴沟
第二章 为什么《花花公子》对你的心理机制有害
第三章 杀人幻想
第四章 瞬间即对圈外人生出敌意
第五章 大脑像填色画图本
第六章 次级自我
第七章 重建马斯洛金字塔
第八章 心灵是如何被扭曲的
第九章 孔雀,保时捷,以及巴勃罗?毕加索
第十章 性与宗教
第十一章 深度理性与演化经济学
第十二章 坏群体,“混沌吸引子”,以及蚁群般的茫茫人海
结语 仰望星空
注释
参考文献
序言
你、我、查尔斯·达尔文以及苏斯博士我们很可能素昧平生,但如果你知道我们彼此之间有多熟悉,我们彼此的生活又有着怎样密不可分的联系,或许会大吃一惊。
拿我们的生活做个比较,可能你更会对这个说法感到特别意外。举例来说吧,也许你的祖父母是意大利人、伊朗人或立陶宛人,跟我那来自贫民区的爱尔兰祖上毫无关系。也许你所有的亲戚都是遵纪守法的会计师或警官,不像我爸和我哥,都在兴格一兴格监狱(SingSing)吃过牢饭,我叔叔据说也是一个混黑道的。也许你没有继父,即使有,也压根儿没想过要干掉他。
也许你一直是个好学生,有着完美骄人的学业记录,而我却被两所中学开除,还差点被社区学院踢出来,之后却又莫名其妙地成为大学教授,还写了一些有关人类行为的科学论文(这事儿连我自己都觉得吃惊不已,大概也会吓着当年给我判不及格的某些老师——老实说,那时我的确“罪有应得”)。
也许你从未这样浑身不自在地看到自己上了电视,成为某些科学纪录片的主讲人,还上了《奥普拉·温弗瑞脱口秀》电视节目。即使你有类似经历,那也是操着无可挑剔的牛津腔讨论英国文学(不像我,唉,一口纽约土腔),才华横溢、口若悬河。谈点最无关紧要的事儿吧,你脑海中回响的音乐或许是优美的勃拉姆斯(Brahms)、贝多芬和斯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的经典作品,而整日在我脑海中翻腾的音乐却是”迪昂和贝蒙”、“电子梅干”、“索普维斯骆驼”、阿里·法卡·托热以及“旁遮普语MC”的音乐。
尽管我们的家庭背景、教育、职业,甚至欣赏的音乐如此迥异,我仍然坚持认为我们联系紧密。因为我们有共同的人性。无论你我的成长环境有多么不同,如果施个魔法,把我们调换一下,就像《王子与贫儿》(PrinceandthePauper)中描述的那样,我们对彼此身处的景况所做出的反应很可能会惊人地相似。在本书中,我会用
进化生物学和认知科学近年来取得的革命性进展,来阐明我们之间的这些联系。
你、我、珍妮弗·洛佩兹,还有此刻正走在乌兰巴托市某条小街上的那位蒙古老兄,我们所有人之间的联系不仅限于共享同一部进化史。每一天,你我的各种决定都会汇入一个社会影响力网络,这个网络不仅把我们与近邻联系在一起,而且让我们与华尔街的股票经纪人,乃至世界另一端的陌生人休戚相关。的确,所有的人类都在一个复杂的网络中相互联系,就像一个巨大群落中的数百万只蚂蚁一样。新兴的
科学革命——复杂性理论,简洁有力地解释了这一切是如何运作的。你将会在本书中看到,复杂性科学与进化生物学和认知科学相结合,会带给我们全新的领悟,启迪人们重新理解自身,乃至明白作为人类种族的一员对每个个体而言意味着什么。
本书内容梗概及索引摘要或许你曾对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Glodwell)的著作《眨眼之间》(Blink)中提出的观点深信不疑,不过,眨眼之间获得的第一印象很可能会把你引入歧途。如果你快速地翻看本书,来个快速阅读,会觉得全书差不多都在讲我本人的故事。我的确在每一章都以个人经历来开篇:我开始研究向美女抛媚眼的坏处,因为我在学生时代在这上面花了大把时间。我开始调查
炫耀性消费和非理性经济决策,因为这两种事我都干过不少。在开始研究杀人幻想之前,我本人就有过几次这种经验。但是,如果你继续读下去,我相信你会发现这本书讲的其实也是你的故事、你的家庭、你的朋友以及你每天都要面对的重要决策。
同样,如果只读前几章,你可能会误以为本书只是探讨有关性、暴力和偏见问题的进化心理学。但是在后几章里,我会清楚地阐释有关性、暴力和偏见的利己主义心理与家庭价值观、宗教、政治乃至全球经济等利他主义心理有着紧密的联系。
的确,本书讨论的是我们所能提出的最宏大的问题: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有时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是在探索生命、宇宙和万物是如何相互协调的。如今,通过将一些现代科学知识融入进化、认知和复杂性理论,我们实际上可以开始回答这个宏大问题了。然而,事实上我们更想知道的是,“我怎样才能活得更有意义?”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很多人会为此阅读励志书籍、加入宗教团体、学习冥想,或寻求精神分析结果。学术界里整日思考跨学科整合的胸怀大志的人,通常会不屑于探讨如何活得更有意义这样的“人生指南”式问题。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写”禅”、“肚脐眼冥想之道”之类的庸俗心理学大师们才会干的事儿,还认为那些人头脑混乱,说得很玄乎,搞得人摸不着头脑。但我认为,我们学过的关于大自然统一性的科学知识,或许能够指导我们如何度过更有意义的一生。
这是一本讨论伟大科学思想的书,但也不乏解决智力难题的有趣一面——很像是嬉闹着前去探访人类头脑中的野性,并适时载兴而归、回到现实。这不是大学课本,读完了也不会有考试。但是,鉴于总有人喜欢在阅读正文前先读摘要,我不妨也写个简明提示卡,列出本书的5个关键要素:1.简单自私规则。在进化论的背景下研究人类的行为,会发现在每个人的日常决策背后,都隐藏着一系列简单而自私的规则。传统看法是,这些规则仅仅适用于性和进攻行为,该进化分析并不适用于更加复杂的决策。但我会讨论一些令人兴奋的新发现,证明同一套规则适用于所有的人类行为,包括艺术创作、经济消费、宗教和政治以及求爱和性的方方面面。
2.遵守简单规则的并不一定是简单的人。与大众的看法不同,人脑中不断演化的决策规则并非僵化不变的;相反,这些规则能够不断调整适应环境。我从实验室研究工作得出结论,每个人都具有多重人格;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能在若干个次级自我之间转换,每个次级自我都能够随机改变我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以应付突然出现在社会生活七个重要领域中性质不同的威胁和机遇。在第六章,我把这些次级自我分别命名为合作者(关注的是结交朋友)、实干家(关注的是取得成功)、守夜人(关注的是保护自己免受他人侵犯)、强迫症(关注的是让自己免于罹患疾病)、快乐单身族(关注的是寻找配偶)、佳偶(关注的是留住配偶这一全然不同的问题)以及家长(关注的是照顾亲属,特别是自己的孩子)。这些不同的次级自我在我们生命的不同时期依次出现,并且,我在第七章通过思考这些次级自我与基本目标之间的联系,重建了亚伯拉罕·马斯洛经典的人类动机金字塔。
3.简单并不意味着非理性。尽管有时我们默认的决策规则会使我们的行为看似失矩,我的实验室近期的一些研究成果表明,简单的规则本身就能表现出我所谓的“深度理性”。表面看来,我们做出了非理性的判断,而在骨子里,就连最为理智的经济学家也远不如我们聪明。我在第九章(“孔雀、保时捷以及巴勃罗·毕加索”)和第十一章(“深度理性与进化经济学”)中,将这种新的研究方法定义为
经济心理学。
4.自私规则不会造就自私的人。尽管这些规则服务于自私的目的,但简单的决策规则并不一定会激发我们的利己主义行为。相反,每个人头脑中的规则都经过精确校准,有助于我们与他人和谐相处。在本书最后,我会描述这一新论断如何彻底颠覆了人们没有仔细琢磨进化心理学关于自己和朋友、情人、家人关系的论断,而想当然假设的陈词滥调。我还会讨论这一新观点是如何引我深入思考怎样过上更有意义的生活的。
5.简单规则可以延展至社会的复杂层面。不可思议的是,人类社会的一切复杂事物——宗教和政治运动、经济市场及其他——都源自每个个体头脑中运转的这些简单规则彼此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本书第十二章(“坏群体、‘混沌吸引子’以及蚁群般的茫茫人海”)会谈及所有这些规则是如何运作的。
拖延技巧入门大约35年前,我第一次起念要写一本科普书籍。从那时算起的二十多年后,我才提笔开始撰写如今各位正在读的这本书。9年前才写完第一章的草稿。耽搁的原因当然可以归咎于我的工作需要:备课需要时间,申请经费需要时间,设计和进行试验需要时间,就研究成果发表论文也需要时间。
但事实是,这三十多年的时间大部分都被我用在拖延上了。
从长期来看,我的拖延是一件好事。每当我想拖拉的时候,我并没有坐在电视机前看那些老掉牙的节目,而是偷偷溜到书店去,找一些和我的研究项目完全不相干的书来看。而我找到的一些书碰巧都是科普类的,是我这些年来认识或共事过的一些优秀的研究人员写的,他们包括约翰-阿尔科克(JohnAlcock)、戴维·巴斯(DavidBuss)、斯蒂文·平克(StevePink)、杰弗里·米勒(JeoffreyMiller)以及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SonjaLyubomirsky)。随着本书内容的徐徐展开,你会看到其中某些人的观点。
不过,我的这种拖延并不总是有益的。当我纯粹为拖延而拖延的时候,我还读了另一类书:一些我从未听说过的人物的传记。其中一些让我分心的好书有安东尼·布尔丹(AnthonyBourdain)的《厨房秘事》(KitchenConfidential:AdventuresintheCulinaryUnderbelly),玛丽·卡尔(MaryKarr)的《说谎者俱乐部》(TheLiars'Club)以及罗伯特·萨波尔斯基(RobentSapolsky)的《一只灵长类动物的回忆》(APrimate'sMemoir)。
从这些书中,我隐约得知世界上我从未去过的一些角落的情况,汲取了一些让我获益匪浅的教训,如果没有读这些书,我将永远无从获得这些教训。除此之外,由于这些第一手资料令我印象深刻,我决定以一种更加个性化的方式来撰写本书,描述科学研究和我自己一生的复杂经历之间的联系,从琐碎而非理性的经济决策,到杀人幻想和被中学开除这些我生活中的大事儿。
因为我有两个儿子(我撰写本书三十年,两个儿子分别出生于这三十年时间的头尾),我也曾大声朗读过苏斯博士(Dr,SeHss),道格拉斯·亚当斯(DonglsaAdams)以及马克·吐温的几乎所有作品。在下文中,我希望你会看到这些阅读对我的所有影响都已经完美地融入了我的思想——表面上看来是个人历险记,实际上却是更为深刻、普适的论述。并且,我还希望读者会发现,整个故事的细节中有一两个普遍的经验教训,同样适用于你的个人经历。但我要预先警告一下:本书内容中含有性和暴力,所以,即便本书有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尾,我还是不建议你大声朗读给孩子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