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三三,调见
李之仪《姑溪词》,以其《怨三三·清溪一派泻揉蓝》为代表,双调五十字,前段四句四平韵,后段五句四平韵,另有《怨三三·玉津春水绿如蓝》等代表作品。
怨三三,取词中前阕结句“唤狂里、醉重三”句意为词调名。三三:即词中的“重三”,指农历
三月三,古为上巳节,亦称“三三节”。南宋
陆游《上巳》诗:“残年登八十,佳日遇重三。”调名本意或咏上巳日的怨情。又:一说取唐武元衡事。唐
元和年间(805~820),首都长安城内发生了震惊天下的有预谋、有组织地刺杀坚持削藩的宰相
武元衡和御史中丞
裴度的事件:刺客在击腿、棒击、割头三次行刺中致武当场死亡;裴则三次分别被初断靴带、次中背、后伤头部。凶杀案发生前,长安出现了很是令人费解的民谣:“打麦,麦打,三三三,舞了也。”事件发生后,人们方才对民谣做出注释:“打麦”是指当时正处于农民收麦打麦的季节;“麦打”是指暗中突然袭击;“三三三”,是指六月三日;“三舞了也”,是指武、裴均遭三次暗算。此说附会痕迹较浓,仅供参考。调见北宋李之仪《姑溪词》。《
填词名解》云:“古怨词有‘狂唤醉里三三’之句,遂取以名。”《
钦定词谱》云取李之仪词中前段结句“重三”意为名。然
贺铸词在先,当以《填词名解》为是。《
词律》卷六、《钦定词谱》卷八皆列李之仪所作(清溪一派泻柔蓝)。
定格:双调五十字,前段四句四平韵,后段五句四平韵,以李之仪《怨三三·清溪一派泻揉蓝》为代表,此用贺方回韵。今所传《东山词》中缺此调,其平仄亦无可校对。按,贺铸所作亦五十字,上片首句、结句略异。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