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仇级航空母舰(英文:Implacable class aircraft carrier,又称:不赦级/无赦级),是
英国皇家海军隶下的一型舰队航空母舰,于二战中建造的一级舰队航空母舰。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1922年,
《华盛顿条约》签订,对世界各国拥有的航母的总吨位有严格的限制,当时英国航母的总吨位上限为135000吨,皇家海军考虑了种种可能,最后确定建造6艘吨位约22000吨的航母,一方面航母的功能最大化,以满足战争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能保证不违反条约的限制。但是当时正值严重经济危机,受财政困扰,直到1934年才得到建造经费。在这种背景下,第三代英式航母诞生了。英国设计师W·A·D·福布斯先后设计了
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和
光辉级航空母舰,并成为英国在二战中装备的主力航空母舰。在光辉级前四艘分两批建成服役后,其第二期改进型,即后来的怨仇级航空母舰在“光辉”号开工后30个月方动工兴建,并在一开始就预定将部署于太平洋。
建造沿革
1939年内,怨仇级两艘“怨仇”号和“不倦”号相继开工,由于战争期间英国造船能力有限,一直到1942年底才相继下水,期间1942年英国海军造舰局计划继续建造4艘“怨仇”级同型舰,由于“怨仇”号和“不倦”号是皇家海军光辉级航母的第二期改进型,因此这两艘航母也常被划归为光辉级航母。
服役历程
1944年,怨仇级两舰竣工时,欧洲战事尚未结束,怨仇号和不倦号被分配到英国本土舰队,主要活动是攻击挪威境内的目标和
提尔皮茨号战列舰,之后前往参加了英国太平洋舰队的战斗。
二战结束后,英国海军造舰局继续建造4艘“怨仇”级同型舰的方案取消。“怨仇”号留在太平洋舰队服役,1946年6月成为本土舰队的起降测试舰。1950年起,“不倦”号改为训练舰。
1954年9月1日,“怨仇”号“不倦”号退役,“怨仇”号于1955年出售解体,“不倦”号于1956年11月出售解体。
技术特点
设计特点
怨仇级航空母舰在光辉级第一批改进型“不挠”号的基础上又经过了进一步改进,侧壁装甲削弱,机库尺寸已接近更早的“皇家方舟”号;机库为双层,上层机库加长到63米,高度4.3米,与长51米,高4.9米的下层机库不一致,运用较为不便;增加一组主机,航速提高到32.5节,与美国的埃塞克斯级相当。
舰型结构
怨仇级航空母舰水线主装甲带厚114毫米,机库上部飞行甲板及舱壁厚76毫米,机库侧面甲板厚38毫米,防御甲板厚38毫米。
舰载武器
防御
怨仇级航空母舰装有8座双联装,共16门MK5型114毫米两用炮;6座8联装,共48门两磅“砰砰”炮;1座四联装两磅机关炮。战争期间又增加了4门博福斯40毫米机炮(“不倦”号10门)和55门厄利孔20毫米机炮(19或20座双联,9或17座单联)。
舰载机
怨仇级一般可搭载55架舰载机,最大80架,包括22架TBM攻击机和36架新型的超马林“海喷火”或者美制F6F“地狱猫”,相比之下日本最好的“翔鹤”号航母却只能搭载20架零战。此外怨仇级还可以搭载更新的弗尔雷“萤火虫”,飞行甲板甚至可以接受陆基“蚊”式轰炸机的起降。由于机库高度不足,和“不挠”号一样无法使用美制F4U“海盗”战斗机。
1948年,“怨仇”号开始部署13架“海黄蜂”战斗机和12架“火炬”攻击机,但由于新机型适应期过长,实际一直到1949年初才具备战斗力。
舰电系统
怨仇级航空母舰的电子设备包括79B型对空雷达,281B型对空雷达,293型寻的雷达,272M型寻的雷达,265型对空雷达。
性能数据
服役动态
1944年初,“怨仇”号参与了对德国战列舰“提尔皮茨”号的空袭。
1944年底,“怨仇”号和“不倦”号一起前往澳大利亚,加入英国太平洋舰队,其中“不倦”号成为英国快速航母编队指挥官维安少将的旗舰,“怨仇”号则顶替了回国大修的“光辉”号。两舰首先参与了对太平洋日军航空基地的压制。
1945年,“怨仇”号和“不倦”号进军冲绳,支持美军的登陆作战。
1945年4月1日作战开始当天,“不倦”号的上层建筑被一架特攻机撞中,死14人,但由于甲板完好,在抢修5个小时后即恢复战斗力。
1945年9月2日上午,“不倦”号随英国太平洋舰队战列和美国舰队进入东京湾,经历了日本投降仪式。
1945年底,“不倦”号执行了从日本运回获释英国战俘的任务,随后前往新西兰、澳大利亚一带活动。
该级各舰
总体评价
怨仇级航空母舰与光辉级第一批次和“不挠/屈”号航母一样,由于机库高度不足,无法使用体积更大的喷气式飞机。如果对它们进行“胜利”号一样的现代化改装,成本又过于高昂,这也是其实际使用不到10年就退役拆解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