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石,汉语词汇,拼音:guài shí,指似玉的美石;奇形怪状之石。出自《
尚书·禹贡》,
《
山海经·中山经》:“ 薄山 之首曰 苟牀之山 ,无草木,多怪石。” 郭璞 注:“怪石,似玉也。”
唐 ·
黄滔 《福州雪峰山故真觉大师碑铭》:怪石古松,栖蛰狺鹤,灵湫邃壑,隐见龙雷。
元末明初 · 施耐庵 《水浒传》第五九回:乾坤皆秀,
尖峰仿佛接云根;山岳惟尊,怪石
巍峨侵斗柄。
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地理
著作《
尚书·禹贡》中。《禹贡·青州》:“岱畎丝、
枲岱山(
泰山解释:“怪,异。好石似玉者。”(汉
孔安国《尚书·传》)它的
用途明确,如宋代赵希鹊的《洞天清录·怪石辨》有叙述:“怪石,小而起峰,多有岩曲曲耸秀嵌嵌之状,可登几案观玩,亦奇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