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中的骗子》是理查德·耶茨继《
十一种孤独》之后的第二部短篇小说集,共收入七个短篇。它完美地展示了耶茨高人一等的洞察力和描述力。
耶茨借由本书再次证明了短篇小说的力量。显然更有兴趣描写“失败人生”的耶茨,凭借他敏锐的心灵与独到的观察角度,仿佛拼贴艺术般,将美国“小人物”及其生活片断立体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失败的艺术家、生活艰难的单身母亲、疏离的亲情、劳燕分飞的婚姻、叛逆的女儿、转瞬即逝的情事、不可靠的梦想……
理查德·耶茨(Richards Yates,1926-1992),“焦虑时代的伟大作家”。作品有《革命之路》、《十一种孤独》、《复活节游行》、《恋爱中的骗子》、《好学校》、《年轻的心在哭泣》、《冷泉港》等。
耶茨作为二十世纪中叶美国主流生活的忠实记录者,批评家们将他与契诃夫、菲茨杰拉德、约翰·契弗相提并论。他的处女作长篇小说《革命之路》甫一推出即获成功,获得
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1962年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十一种孤独》出版,更被誉为“纽约的《都柏林人》”。耶茨的作品曾获《纽约时报书评》、《君子》、《华盛顿邮报》等媒体的好评,有四本小说入选“每月一书俱乐部”。此外他还有一大批作家拥趸,其中不乏著名作家,如库尔特·冯古内特、安德烈·杜波依斯,他的作品也影响了许多作家,如雷蒙德·卡佛。他被誉为“作家中的作家”。
作为继《十一种孤独》后的第二部短篇小说集,《恋爱中的骗子》也还是同样描写“失败人生”以及失败人生的孤独感(“loser”和“孤独”可以说是理查德耶茨小说的一贯的主题),但两者给人的阅读感觉却是很不相同的。如果说《十一种孤独》描写的是“失败”和“孤独”这种“状态”的话,《恋爱中的骗子》里的各个人物则是试图改变“状态”,不管这种改变成功与否。 比如,其中的七个短篇小说都是以“离开某地或某人”为结尾……
在读卡夫卡和舒尔茨让我喘不过气来的间隙,读一读理查德·耶茨的作品是一种享受。 从《十一种孤独》开始,就非常欣赏他能用有条不紊的叙事手法,精准的描述,勾勒出 一幅又一幅简练的美国风俗画,他的作品没有跌宕起伏和花里胡哨的表现手法,没有过多玩弄的技巧反倒让他的作品透出一种用青瓷般的朴实精致。 这部作品的主题是告别,或者说回归。两者其实是一个意思。
一个作家写什么往往和他本人的生活经历很有关系,孤独者写孤独,胜利者歌颂胜利,失败者为失败做注解,因为切身,往往有独到之处。理查德·耶茨的小说集《恋爱中的骗子》,就围绕一个主题而写———失意的人和失败的人生。 耶茨本人,就是一个典型的失败者,不仅生前籍籍无名,死后也没有逆势反弹赢得身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