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恐头龙(Dinocephalosaurus orientalis )是只见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原龙类。化石正型标本是2002年在中国贵州省盘县关岭层组(中三叠世安尼期) 发现的,包括了3个颈椎骨与几乎完整的头盖骨。
长颈之迷
远古时代的长颈恐龙的长脖子有什么用?这是多年来困惑科学家的一个难题。2003年年底,我国科学家李淳春发现了世界上第一具完整的海洋原龙化石,这是一种长颈龙的化石。经过几个月的研究,李春与美国费尔德博物馆的奥里维尔·里玻耳以及芝加哥大学的动物学家米歇尔·拉巴贝拉一起揭示了海洋长颈龙长颈的奥秘,这个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
2002年秋天,中国科学院
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李淳春在贵州省盘县挖掘出一个远古海洋里的
长颈龙的
头骨
此次发现的东方恐头龙曾经生活在2.3亿年前的浅海中,当时贵州省所在的
云贵高原还是一片汪洋大海。
东方恐头龙长颈龙为何要长出长长的颈项呢?东方恐头龙的颈椎有25节椎骨,它的长脖子长久以来被认为可以像蛇一样灵活扭曲。但化石研究结果表明,它的颈椎骨上长有细长、类似肋骨的骨头,使脖子呈僵直状、根本无法灵活运动。也曾经有人认为东方恐头龙的长脖子便于它伸出海面来吸气,可是科学家指出,东方恐头龙的喉咙太长了,如果它把头部伸出水面,水下和水面上的压力差会把它的肺部压扁。
中美科学家最后认为,东方恐头龙的长脖子就像吸尘器的长管子,能把猎物吸入口中。东方恐头龙的脖子虽然不能像蛇那样灵活地上下左右运动,却可以伸缩,颈椎两侧细长的肋骨与肌肉巧妙的配合使它可以突然而迅速地伸长脖子,将鱼类、乌贼等猎物吸入口中。因为它的脖子很长,能够产生足够的吸力。事实上,把嘴张大后吞吸猎物,是许多水生动物捕食的方式。东方恐头龙脑袋相对较小,嘴里长有可怕的利齿。鱼或乌贼一旦被吸进去后,就会被恐头龙的牙齿挡住而无法逃离,而被吸进的水却可以方便地吐出。
生存环境和习性
发现地层(Stratum)→ 关岭层
天敌(Natural Enemy)→ ...
食性(Diet)→ 肉食
典型体长(Length)→ 颈部长>1.7米躯干<1米
推测体重(Mass)→ ...
发现者(Discoverer)→ IVPP
命名者(First described)→
李淳(LI Chun)
相关资料
恐头龙胎生
众所周知,哺乳动物下崽,爬行动物下蛋。胎生是除鸭嘴兽等少数几种动物之外所有其它哺乳动物的一大典型特征。在这些哺乳动物中,母亲通过胎盘给胎儿提供营养。但事实上,胎生在蜥蜴和蛇类中也较常见。在有些蜥蜴和蛇类中,胚胎在母体中直接成长孵化,出生时就与外界环境有了直接接触。在现生的大约9400种蜥蜴和蛇类中,约有20%左右的物种采取了胎生的方式。初龙型动物是包含现生的鳄鱼和鸟类以及绝灭的恐龙和翼龙等在内的爬行动物,约有超过10000种现生种类。但是在这一类群中,胎生从未被发现。
2008年,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张启跃研究员及其团队于云南罗平国家地质公园组织的野外发掘中采集获得了一件新的
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图5、6)。新发现的化石是一种不同寻常的长脖海怪,其脖子长度可达到躯干的两倍,外形上有点像传说中的
尼斯湖水怪(图1)。经合肥工业大学刘俊教授等人研究,此化石属于先期报导过的一种名为恐头龙的海生爬行动物。恐头龙属于原龙类,比现生初龙类更为原始,主要生活在中三叠世特提斯洋东岸的浅海区域,也就是现在的华南地区。恐头龙主要通过其长脖子伏击鱼类为食。新发现的恐头龙化石大约3-4米长,其脖子的长度几乎达到整个身躯长度的一半。
新发现的胚胎化石位于母体的内部,躯干整体指向母体的前方(图2),而一般被捕食的猎物未消化之前在体腔内部头朝后,这证明了此胚胎化石为母体内部正在成长的胎儿,而不是同类相食的结果。胚胎化石呈卷曲状,这是脊椎动物胚胎的典型姿势。胚胎化石骨化较好,显示其处于比较高级的胚胎发育阶段,而卵生的初龙类在这一阶段都已经下蛋。在胚胎周围,也没有找到钙化的蛋壳。这些证据都指示恐头龙应为胎生,这也和恐头龙高度适应水生的形态特征相吻合。因为带着长长的脖子以及鳍状四肢的恐头龙在陆地上爬行将将非常不便且易于受到攻击。
对化石进一步的研究以及全新的谱系发育分析的结果(图3)首次证实了胎生在初龙型动物中的存在。这一发现使得科学家对初龙型动物生殖方式的了解从侏罗纪前推到了三叠纪,往前跨越了5千万年。
一些现生的爬行动物,譬如说鳄鱼,它们的后代性别由外界的环境温度决定。而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后代性别则由基因决定。后代性别的决定机制已经被证实和中生代
海生爬行动物的辐射演化密切相关。为了判定恐头龙的性别决定机制,刘俊等人以现生羊膜卵动物的性别决定机制和生殖方式的相互关系为基础,然后利用它们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以及恐头龙所显示的胎生为依据(图4),通过谱系模拟,推测已绝灭的恐头龙后代性别由基因决定的可能性超过了95%。考虑到和恐头龙关系最为密切的现生类群,包括龟类以及鳄鱼其后代的性别都是由外界环境温度决定,这是一项非同寻常的发现。
在低纬度地区的广海环境中,温度相对比较稳定。这种环境对性别由外界温度决定的羊膜卵动物来说不具有优势。与此同时,爬行动物的蛋不能在水里孵化。这是因为蛋里的胚胎需要从外界的空气呼吸氧气,而这一交换过程在海水中极为缓慢。上述推论似乎意味着同时具有胎生和性别基因决定机制的爬行动物应该更为适应广海生活。本研究中所进行的谱系模拟支持了上述假设,帮助像恐头龙这样的爬行动物成为统治中生代海洋的霸主。
对于现生的初龙为什么没有演化出胎生的现象,现代生物学家有一些猜测,提出的假说也较多。但是刘俊等的研究显示在初龙型动物中没有内在的遗传或者发育机制阻止胎生在这一类群中的演化。这一发现将使得学界的研究重心从对什么因素限制了胎生在初龙型动物中的出现转移到探讨自然选择在初龙型动物演化出胎生中所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