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归族
对那些在外地工作、不愿意回家过春节的人的概称
恐归族是对那些在外地工作、不愿意回家过春节的人的概称。在常人眼里,甚至在自己的父母亲人眼里,“恐归族”有那么一点冷血,甚至还容易和不孝牵连在一起,但对“恐归族”来说,恐惧回家实在有太多的理由,其中回家要做的事情太多,假期永远太短;年底各种开销加大,回家过年无疑又是一次“大出血”以及现在过大的春运压力等等都造成了外地工作的人们不愿意回家的主要原因。
人群简介
春节将近,不少离开家乡在外地工作的人们又开始张罗着订票回家,似乎到处都是一片喜气洋洋的归心似箭。然而,也有这么一部分人,他们对春节回家充满了烦恼与恐惧。对他们来说,与其混进春运大军辗转奔波地回去团圆,倒不如一个人留守都市,享受一份冷清的自在。他们的恐惧,并非对回家本身有所抗拒,而是在节日回家的种种烦心事折磨之下,一种本能的反应。
回家要做的事情太多,可假期永远太短;亲戚朋友一大群,好生热闹,却似乎三头六臂也探不完;乡情纵然可亲,可常年生活在外,自己已经无法适应这片土地上的生活节奏;年底各种开销加大,回家过年无疑又是一次“大出血”,令财政赤字越发岌岌可危;好不容易能静静地享受单身贵族的特权,却被父母亲抓住连逼了七日的“婚”。
形成原因
财政赤字
会造成严重的财政赤字危机。小孩子比父母,老年人则比儿女。谁的儿女有出息,更孝敬,当然是老人脸上有光的事情。而身在异乡的儿女们能够孝敬的惟一表现当然就是出手大方……
一事无成
父母逼婚
婚姻大事是每个父母最悬心的事情。他们只希望你们能够早日结婚传宗接代让他们抱上孙子,却不明白现如今的婚姻也不是那么容易想结就结的。
风俗习惯
有些偏远山区仍然有些观念十分落后。有一位刚刚结婚的女孩子跟着新婚老公回农村老家过年,吃饭住宿倒还可以习惯,可家里的规矩实在受不了。
压岁钱看涨
已经工作了,回去就意味着不得不给哥哥嫂嫂的下一代发压岁钱,物价上涨,压岁钱的行情自然也看涨,几十块钱的红包自己都不好意思发出去,这样一来,对我们这些工薪阶层来说,又成了一笔不小的负担。
交通费太贵
火车票也好,飞机票也罢,以往多贵都得买,往往是不考虑价钱的!路近的几百块,路远的几千块,本
来就没存多少钱,一下子全报销在回家的路上了。
工作太忙
工作压力太大,担心自己的业务会在春节期间被落下,所以忙着工作,春节先放在一边了。
假期太短
由于很多外出打工、求学、工作者等都远离家乡,回家春节飞机太贵,火车太长,而大部分白领层次的都只有不足10天的假期,以至于来回路上将花费2~6天不等,甚至偏远地区长达8~10天,因此扣除这些时间后,真正在家时间不长,因此就觉得必要性不强了。
太累
春节票难买、坐火车累、各种不方便加在一起,导致春节时间人太累,得不到休息,回到家还要走亲戚,对于不喜串门交际的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因此觉得没有必要这么折腾自己。
气候水土难适应
很多外出工作的人长时间在工作地,习惯了当地生活,到春节期间回家会导致很多水土不服,或者温差过大,特别是在南边工作的人回到北边温差太大,因此很多人不愿意回家。
攀比
回到家,很多亲戚和很久不见的朋友在一起难免会问及对方情况,这样看似关心的话其实却隐含攀比,攀比的对象不仅仅限于工资收入、是否有车有房、有妻有子,甚至还包括孩子成绩、妻子外貌等多种情况,难以回答和面对。
贫富差距大
由于老家往往和现实的生活有些脱节,有些人就不愿意回家,因为不适应家里的环境,或者是妻子和孩子不习惯,甚至担心孩子在农村的安全和被其他孩子带坏、欺负等。
其他信息
由于飞机和高铁动车组极大的减少了回家的时间,因此很多经常回家或者回家方便的人便不愿意去挤这春运高峰,对节日气氛也比较淡薄,因此宁可好好利用春节难得的几天假期,好好休养或者旅游等做自己平时没时间去做的事。
走亲访友累
春节回家不能休息放松,反而比平时上班还要累。你说我回去干吗?”说这话的时候,老陈分明带着一股怨气,对此他马上解释说:“不是埋怨——你想想,年三十晚上才回到家,除了年夜饭能好好坐下来陪陪父母以外,天天都要出去聚会。亲戚、朋友、老同学、好哥们儿,光喝酒就喝得我头都大了,这样过年,太累了!”
在某网站工作的宋军也表示,春节回家应酬太多,不但没时间陪父母,也把自己弄得很疲劳,“回来上班,一个星期都缓不过来”。宋军是重庆人,来广州工作已5年,基本上年年都回家,07年春节,他
调查反应
决定带女友去福建旅游。
以下摘录一段记者(简称记)和宋军(简称宋)的真实对话——记:你对春节期间的礼节性探访怎么看?
宋:对于同学、好友和师长,我认为还是有必要聚聚的。至于走亲戚,我觉得有一部分就比较烦。有些是不得不去的,另外一些我根本不认识,但父母让去也没有办法。最头痛的是,如果不去哪家,就会被误认为清高,他们会觉得你翅膀硬了有出息了,就不认穷亲戚了,回头可能会说你看不上他们呀什么的……所以,有时候真希望自己有三头六臂
记:那去亲戚家要买些什么东西?还是要送红包?大概花费如何?
宋:东西红包都要啊!而且有时候买200元的礼物过去,一些农村的亲戚还看不上,所以我干脆就送100元现金。基本上每回家一次,路费和其他费用加起来都要1万元以上。
记:回去一般几天?能在家里呆几天?
宋:如果请到探亲假,一般能呆半个月吧,但在家最多就能呆5天,其他时间都在外边到处“拜年”。
记:这样回家好像有点劳民伤财,你觉得值吗?
宋:值不值就要看个人的心态了。我认为两年回去一次是必要的,毕竟回家是能够好好放松的,而且能感受家乡的变化。要是隔年把父母接来过年就最好。
这边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就这样,每次没到月底她也会囊中空空,经常要靠朋友接济来度日。过去,小风曾是个恋家狂,在外地上学时就逢假期必回家,工作以后当然更加照回不误。据她说,第一年,回家的机票钱是向领导借的;第二年没再借钱,是因为刚办的信用卡派上了用场。结果,往返机票加上回去一顿慷慨送礼和“豪请”,一个年过下来,人还没回到广州,身上已背了过万元债务。对“月月光”的她来说,要还上这么一笔钱,难度可想而知。
自打那次起,她对回家就没那么狂热了,“倒不是说回家花钱不值得,而是觉得自己目前的收入水平和消费习惯还不足以支持年年回家。这样折腾一次确实挺‘伤’,加重经济负担的同时,也对正常的朋友交往有影响。比如因为要还钱,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法出来赴约。那才叫惨!”
与小风的“无厘头”花钱法相比,更多人的钱袋是被压岁钱“洗劫”一空的,家住普宁的徐莎就是其中一位。徐莎说,过年回家最怕的就是要花很多钱。由于派红包潮汕春节习俗中的重要一项,不仅长辈要封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封给长辈。而在她家乡,人们习惯用钱数来衡量“心意”,推崇“你给多少我还多少”的交换观念,“一般每封红包最少也要封50元,像我这种亲戚多,自己又没结婚没有小孩的,可就‘亏大了’。”徐莎说,“我很羡慕广州一些珠三角城市,给红包可以象征性地封个五块、十块,我觉得这样比较容易接受。”
有关派红包的另外一种情况,则与观念有关。老家在湖北的陈小姐表示,给比较亲的人派红包,我很乐意。但给那些根本不熟悉的、几乎叫不出名字的亲戚红包,让我觉得自己很傻。其实这不是钱的问题,只是我更愿意把钱用来请朋友吃饭,或是出去旅游……至少让我知道钱是花在了实际的地方。
亲友的催婚烦不胜烦
由于各种原因,很多都市白领仍然形单影只。眼看家乡的同龄人多已成家生子,故每次回家,父母挑起的头一桩话题便是婚姻大事。而在春节,亲朋好友聚到一起,大规模的“集体围攻”就成为经常出现的景象。为了逃避这场“逼婚”乱箭,有些人只好躲避回家。
小程的父母住在江苏一座小县城内,近两年,由于亲戚朋友都陆续搬迁到了大城市,这让春节回家的小程几乎无亲可探。虽然在那些疲于走亲访友的人看来,小程是幸福的,然而她却也有自己的苦闷:“过年回到家,想找个人说话都难。”记者忙问何不多与父母聊聊天?小程一脸无奈:“聊。但他们只要一开口,就有意无意地把话题扯到‘找男朋友’上来。像什么‘你看你今年过年都二十几啦’,‘上次看到你小学
同学××的女儿都会喊爸爸啦’……唉!听得我耳朵都快出茧子了。”郁闷之下,大年初五刚过,小程就以单位有事为由,逃一般地回到了广州
26岁的阿琼是潮汕人,她说:“按我们家乡的风俗习惯,如果女孩子25岁还没出嫁,全家人就会特别着急。每次回家过年,亲戚朋友都会特别询问我,怎么还没有男朋友啊,有没有人帮你介绍啊……烦得要命。其实亲人的关心我完全理解,可是这种事哪能急呢?今年春节我不回家过年,不为别的,只想图个耳根清净。”
小梁出校门刚一年,用他自己的话说:“事业刚刚起步,正自需要拼搏。”可春节一回到家,他就被父母天天催着找女朋友。就因为没有女朋友,小梁整个春节都在遭受被“审讯”的滋味,“他们这么一逼,什么过年的心情都没了。虽然老妈做了很多我爱吃的食物,可我好像得了厌食症,什么都吃不下,只想赶快逃走。”
记者手记:内伤好过情伤
过年回家“不爽”。想到这个题目,是因为记者本身就是“受害人”。哈哈,顶着被家人口诛笔伐的风险,还是决意聊此话题,是因为在下相信,有不少年轻人和我一样深谙其苦,不管怎样,我们只是需要一点他人的理解。
其实,倒不是回家真有多么不开心,只是春节,这一中国人的传统节日,牵连了太多的繁文缛节和既定程序,让简简单单的回家过年凭空多了许多负累,加上假期有限,就很容易产生矛盾,落得身心俱疲的下场。一个处理不好,难免冷落了亲友,伤了感情;即便处理得“好”,也最多是以马不停蹄换来“皆大欢喜”,而彼时,回家者本人所能享受到的春节之乐,恐怕已打了不少折扣。
笔者以为,遇到回家难题的人,无非需要两样东西:要么是坚定的立场,要么,是牺牲精神。前者可使自己与“不爽”绝缘,而回家也未必要在春节,但这无疑需要家人的理解;至于后者,则是懂得处理的人须备的特质。换言之,有些人春节回家能够处理得好,多是以某种牺牲为代价的,只是这牺牲,可以尽量做得不为旁人所觉察。基本上,回家一趟或多或少都会受些“内伤”,回来稍事调整也就算了。所幸这春节一年才一度,因而这内伤也就可以忽略不计。世事难有十全十美,不妨将这看成是回家的一种代价吧。
若不甘愿受些内伤,恐怕就要冒着有人须受“情伤”的危险。也许是咱们的父母,也许还会波及到更多人,自己也难逃其疚。一位因工作原因九年没有回家过年的朋友说了这样一句话:有家回居然还要探讨什么烦恼?过年有家不回的人,那一定是脑子有问题,要么就是家里有问题。因而,刚刚获得“新生”的她信誓旦旦地告诉我:今 年说什么也要回家过年。
亲情和烦恼在天平的两边,哪一个更重,还是那句话:个人掂量了算。其实亲朋好友无非是想看看你,看看独在异乡的你过得是否安好,只要想通了这一点,就算东奔西跑仍是那样累,恐怕心里也没那么不爽了。
网友热议
网友 泥巴球:谁不想回家,谁不想有个温暖的家,有个停靠的港湾,但生活中总有些不得已的困难,如果真是穷山沟的父母,混的差你回去感觉很难受的,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面子的问题。我又能说什么呢,我很同情这些不回家的人们,祝福你们也能一样过得精彩!
网友 黄骅知青:有家不能回,是自己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在春节期间不能回家与父母和亲人们团聚,多少会背上一些“情债”,他们是敏感的,他们的压力也很大,家长也要理解孩子们的苦衷。
网友 7979:不归不等于不孝,很多人被迫在亲情与现实中抉择时,我们应该尊重别人的选择,繁文缛节太多、假期太短、买票太难、不适应回家的生活节奏……,很多原因交织在一起,何况通讯这么发达,打个电话也能表达对家人的思念。
网友 骑牛过村:在这个文化多元的时代,春节不回家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其实不回家也许能过得更精彩,过得更温馨,老年人也要学会自己创造快乐,学会独立、独乐,不能越老越依赖儿女。
专家看法
亲情比金钱更重要
一面是父母的殷殷期盼,一面是一大堆恐归的理由,“恐归族”们在进退两难间确实难以抉择。
心理学教授认为,年轻人害怕回家涉及到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东方文化心理现象。
东方文化比较注重结果,忽视过程。人们注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害怕别人发现自己不成功或是认为自己不成功。所以,不够成功的人往往会自己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觉得别人会看不起自己,回家会没有面子。其实,回家过年是家人的团聚,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不应该把它当作一个展示或显示自己财富的平台。
父母年纪大了,会唠叨,这是很正常的,但父母真正在乎的,绝对不是孩子能给自己多少钱,而是孩子是否平安快乐。将财富和地位看淡一点,过年了,有钱没钱,还是要记得回家!毕竟父母年纪大了,陪伴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应该好好珍惜。
很多人选择不回去,也不是纯粹的从路费上考虑,最重要的是觉得会丢脸。中国有一种传统文化心理叫“衣锦还乡”。所以,一些年轻人觉得没有赚到钱或者没有好的工作就回家,很没有面子。
常回家看看
但是,从传统家庭文化的角度上考虑,春节还是应该回去的。如果在外工作的人们长期不回家,这样容易跟家人脱离联系,又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容易感到孤独。“春节最重要的意义就是一家人团圆。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还是回家去吧,父母也并没有要求年轻人一下子就能赚到很多钱。回家给父母送上一份安慰,比金钱更加重要。”
解决方法
职场人要放开心态 企业应多关爱员工
春节过年回家,对大多数职场人士来说并不是个轻松的话题。赡养父母、购房还贷、结婚生子等,都需要人上足了“发条”在职场打拼。原本一些平时可以逃避的“痛苦”话题,在春节过年回家后便无法隐藏,这让太多人纠结,甚至难以承受。
“恐归,可以说是职场人士面对超越自己收入水平消费的一种趋利避害的自我心理保护机制。”人力专家认为,春节过年回家,职场人士往往会感觉到更强的经济压力。建议企业重视这一现象,在一些细节上采取措施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比如,加大“年终奖”发放力度,或对考核优秀的员工发放双薪,也可报销一定比例的探亲交通费用,在节前的企业年会上,也尽量通过礼品、现金等形式来奖励员工。
心理咨询师也表示,“恐归”的心理压力,是不少在异地工作的人都经历过的。对“恐归族”来说,首先得告诉自己,“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不是孤独的”。面对亲人过高的期望,不妨如实告知自己的现状,同时也要对亲人描述在异乡发展的不易。若父母亲友对你的“个人问题”或者其他隐私等比较关注,在你愿意交流的前提下,在掌握好沟通程度的基础上,对亲近的、真心关心自己的人可以说多一点,对纯属想打听隐私、私下攀比的人,可一笑了之,或者说句玩笑话表达自己的不满。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7 21:28
目录
概述
人群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