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光谱型
根据恒星光谱特征所作的分类
在天文学,恒星分类是将恒星依照光球的温度分门别类,伴随着的是光谱特性、以及随后衍生的各种性质。根据维恩定律可以用温度来测量物体表面的温度,但对距离遥远的恒星是非常困难的。恒星光谱学提供了解决的方法,可以根据光谱的吸收谱线来分类:因为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只有特定的谱线会被吸收,所以检视光谱中被吸收的谱线,就可以确定恒星的温度。早期(19世纪末)恒星的光谱由A至P分为16种,是使用的光谱的起源。
简介
【词语】:恒星光谱型
【注音】:héng xīng guāng pǔ xíng
【释义】:根据恒星光谱特征所作的分类。现通用哈佛分类法,光谱类型按字母序列o、b、a、f、g、k、m的次序命名。光谱型不同,恒星的各种性质相差很大。观测恒星光谱,可研究恒星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的物理过程,确定恒星的距离,研究恒星在空间的运动等。 【恒星光谱型】根据恒星光谱特征所作的分类。现通用哈佛分类法,光谱类型按字母序列o、b、a、f、g、k、m的次序命名。光谱型不同,恒星的各种性质相差很大。观测恒星光谱,可研究恒星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的物理过程,确定恒星的距离,研究恒星在空间的运动等。依照字母顺序,其运动性能依次减弱,其寿命或者说活动时间依次增加。
【实例】:太阳属于光谱G2型恒星,即,太阳已处于人类的中年时期,其向晚年转变时逐渐产生的光度预计未来5亿年内将使得地球无法适合人类居住。
吉南说,光谱型为K型的恒星兴许才是更好的栖息地。这些恒星拥有太阳80%的质量,较低的温度也使得它们可以稳定地燃烧氢更长的时间。K型星具有固定的宜居带,位于宜居带中的行星表面可能会拥有液态水。从理论上讲,智慧生命可以在那里生存400~500亿年。
对于温度更低的M型恒星,它们占据了银河系中恒星的大约75%。虽然M型星可以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但它们所发出的辐射很弱。它们的宜居带非常靠近恒星,其中的任何行星都会被潮汐锁定,始终只有一面冲着恒星,而另一面则陷入无尽的黑暗。
恒星光谱分类
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对50万颗恒星进行了光谱研究。他们根据恒星不同的谱线进行了分类,结果发现它们与颜色也有关系.
西奇分类
在1860至1870年间,安吉洛·西奇神父为了分辨观察到的恒星光谱,创造了早期的光谱分类法。在1868年,他已经将光谱分为四类:
在1878年,他增加了第五类:
这种分类法在19世纪的90年代末期由哈佛分类法取代,其余的部分在下述的文章中谈论。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10 14:32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