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恭陵,是北周最后一个皇帝宇文阐的陵墓。
开皇元年(581年)7月10日,为
杨坚所杀,年仅8岁。据令狐德主持编纂的《
周书》记载,北周静帝被杨坚葬入恭陵,不过,任何史书都没有透露恭陵的具体位置。
北周只存在了25年,期间大多经历了战乱,国力衰微,财政匮乏。所以北周帝陵实行薄葬制,不封不树,皇帝死后不在地面上修建享殿等祭祀建筑。随着一千五百年时光的流逝,北周帝陵的位置成了一个谜。
1993年8月,在渭城区丁家大堡附近,一伙盗墓分子盗掘了一座古陵墓,考古学家立即对这座陵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一块墓志:“大周高祖武皇帝孝陵”和部分陶俑和陶器。1996年6月,公安机关破获此案,追回了被盗的墓志和阿史那皇后的“天元皇太后玺”金印等珍贵文物,因此,考古学家认定这就是北周武帝的孝陵。并从此发现了北周帝陵所处的大体区域。考古学家认定:武帝陵以西为北周历代重臣葬地,因此得出其他的周陵亦在渭城区底张镇一带的结论。
北周帝陵的所处位置大白于天下,2023年9月确定宇文觉的静陵,而宇文毓的
昭陵和
宇文赟的
定陵的位置仍未得到确认。
如今,恭陵只剩下一个巨大的封土堆,恭陵周围都被种上了庄稼。恭陵南侧,一条高速公路呼啸而过,恭陵周围到处都洋溢着现代文明的气息,登上恭陵,向西望去,可以望见加油站竖立的招牌。当年威严无比的皇陵已经消逝。
宇文阐(573年—581年7月10日),即北周静帝。周宣帝
宇文赟长子,母为天大皇后
朱满月。
大成元年(579年)正月十六日被立为
皇太子。同年二月十九日,宇文赟在
邺宫将皇位传给年仅七岁的宇文阐。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十三日,宇文阐禅位,北周灭亡。杨坚封宇文阐为介国公,赐邑一万户,车服礼乐仍按北周旧制,但从未得以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