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混合瘤
病症名
恶性多形性腺瘤(malignantpleomorphicadenoma)又称恶性混合瘤,约占涎腺肿瘤的1.5%~6%,占涎腺恶性肿瘤的15%~...肉眼:肿物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呈浸润生长,瘤实质中可见出血与坏死灶。
病症信息
1、唾腺恶性混合瘤(Malignantmixedtumor)起始为唾腺良性混合物以后发展成为癌或肉瘤故称为恶性混合瘤.本组9例报告如下.本组9例唾腺恶性混合瘤男4例女5例
文献来源
2、讨论涎腺混合瘤又称多型性腺瘤,通常为良性,组织学表现为恶性或发生转移者,称为“恶性混合瘤”,其发生率约占整个混合瘤的2%~9%.恶性混合瘤可转移到肺、骨、肾和局部淋巴结,但转移到神经系统非常罕见,查阅文献仅有数例报道(NeurolMedChir(Tokyo),1997,37:546-550
文献来源
3、发病年龄25~65岁,少部分可发生恶变,称为恶性混合瘤.一般无明显疼痛.因肿物位于眼眶的外上方,所以压迫眼球向下、向内移位
病例
肺部恶性肿瘤好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青少年较少见,而原发于青少年肺恶性混合瘤更少见。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女,14岁,反复咳嗽5年,以冬季明显,时有痰,不稠,也无异味,不发热。入院前2个月因咳嗽加重,曾二次咯鲜红血,量少许,在他院治疗不缓解,于2001年1月15日转来我院而收住。患者发病以来仍能坚持上学和参加一般体育活动。入院检查:发育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唇无紫绀,气管左移,胸廓无畸形,左侧肋间隙较对侧窄,左肺呼吸动度弱,左下肺呈浊音,无呼吸音。甲床无紫绀,无杵状指(趾)。血WBC8.72×109/L,G70.9%,L27.0%,M2.1%。胸片:气管、纵隔左移,左心缘旁斑片状影,左肺门影增大,左下肺背段团片状影。CT:左下肺团块影约5cm×4cm,CT值72Hu,其内见斑点状钙化。左上肺发育差,多个气囊影像。左肺体积缩小。考虑:(1)左下支气管肺隔离症伴感染;(2)肺动脉发育畸形可能性大。纤支镜检:左主支气管内距隆突约3cm可见一“息肉样”肿物,表面有白色苔物覆盖。取材病检:炎性渗出物及坏死组织。远程会诊意见:(1)左肺错构瘤或畸胎瘤可能;(2)左肺淀粉样及韦格氏肉芽肿需要排除。建议:(1)作血管造影排除肺动脉畸形或肺隔离症;(2)经皮肺活检。由于患者家属不同意上述检查,于2001年2月6日行剖胸探查术。术中见:整个左肺与胸壁、纵隔粘连。脏层胸膜增厚,肺组织无海绵状感觉,呈纤维化,质较硬。下叶背段肺内可扪及一个大小约5cm×5cm肿物,质中。根据术前纤维镜、胸片、CT等及探查情况,认为:(1)左主支气管恶性肿瘤可能;(2)左全肺功能不佳。拟行左全肺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镜下见:左下肺肿瘤界限清楚,结节状质韧,灰白,成分多样,见大量腺样,条索状,团状结构。腺体部分粘液样,部分浆液样空泡样。腺上皮细胞部分核大,深染,核仁明显,畸形,可见瘤巨细胞,间质内见骨样基质,粘液样基质及钙化,周围肺组织间质呈纤维化,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在左主支气管腔内见淡绿色的坏死分泌物。病理诊断:(1)左肺下叶支气管背段恶性混合瘤(见部份腺癌,骨样基质,粘液样基质),肿瘤大小5cm×5cm×3cm;(2)隆突下(0/7)弓下(0/3)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未见肿瘤转移;(3)左主支气管旁(0/4)淋巴结反应增生未见肿瘤转移;(4)左主支气管残端未见肿瘤;(5)左肺下叶周围肺组织间质纤维化,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腔内组织细胞增生,炎性细胞浸润,肺内支气管扩张,分泌物潴留。左肺上下叶肺大疱形成。2001年3月2日痊愈出院。现仍健在。
2讨论
在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中,以肺癌多见,且好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肺恶性混合瘤很少见。资料和文献报道也较少。本病例病史5年,年龄14岁,女性。临床表现不典型,根据临床症状及胸片或CT等检查不易定论。术前诊断较困难,后经手术切除行病理学检查才明确诊断。混合瘤可发生于支气管或肺实质内,其含有上皮和间质两种成分,两种细胞成分可均为良性。有的上皮或间质,或两者都是恶性的。其细胞组织成分与其发生部位无一定关系。混合瘤的良、恶性诊断,即以细胞成分的上皮或间质的良、恶性来区分。在临床上难以诊断,非经手术切除病理学检查方能确诊。本例除患有恶性混合病外,还有肺发育不全、左主支气管腔内有坏死物阻塞、支气管扩张感染、分泌物潴留,以及肺大疱等多种并发症存在,也增加了诊断的难度,实属少见之例。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25 21:09
目录
概述
病症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