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肾小动脉硬化是由恶性高血压引起的一种恶性疾病。恶性高血压部分由原发性高血压进展而来,另一部分则发生于继发性高血压,主要为肾实质性病变(慢性肾盂肾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和肾血管性高血压。肾脏是恶性高血压最易累及的靶器官,表现为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病情凶险,不及时治疗很快进入肾功能衰竭,可导致80%患者在两年内死亡,故应引起广大医务人员的重视。
病症原因
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的发病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
①血压增高的直接作用:当血压显著升高时血管壁张力
增大,使得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通透性增强,血液中纤维素等成分渗入血管壁,产生小动脉的病理改变。
②
肾素、血管紧张素的作用:在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时血中肾素和血管紧张素水平升高,提示其在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当高血压引起肾血管损伤时,使得肾组织明显缺血,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使肾素、血管紧张素产生增加,这又加剧了血压升高和肾血管的病变,加重肾脏缺血,从而构成恶性循环。
③微血管内凝血:高血压时血管壁的直接损伤作用,激活了
凝血系统,使管壁发生血小板凝聚和纤维蛋白的沉积,刺激平滑肌细胞肥大和增生。同时血中的红细胞在通过病变的血管时易损伤破坏,从而引起微血管内凝血和局部血管内溶血,加重肾小血管的损伤。在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时,肾血流量和GFR均显著下降,肾内血流分布以肾皮质血流量下降明显。广泛的血管病变可使肾小球缺血、萎缩、
纤维化。
病症诊断
血压:血压显著升高,通常
舒张压在130mmHg(16.9kPa)以上,但血压变动范围大,舒张压在100~180mmHg(13.3~24.0kPa),收缩压在150~290mmHg(20.0~38.7kPa),大多既往存在良性高血压数年。
眼底检查:眼底视网膜改变属于Keith-Wagner分级Ⅲ~Ⅳ级,包括眼底条纹状、火焰状出血,棉絮状渗出和视乳头水肿等,此乃恶性高血压的特征性表现,35%~60%患者出现视力受损。
肾脏损害:极为常见,但严重程度差异大。
尿液检查 表现为突发性蛋白尿,1/3以上患者甚至出现大量蛋白尿(>3.5g/24h),20%患者出现肉眼血尿,50%表现为镜下血尿,75%有无菌性白细胞尿,可出现
红细胞管型和颗粒管型。
肾功能检查 31%左右患者有肾功能受损,血清肌酐水平>260μmol/L,尿蛋白排泄量高的患者往往血清肌酐水平也高。
肾脏病理检查 光镜下可见入球小动脉发生纤维素样坏死,伴随内皮下脂肪滴沉积和透明血栓形成,正常的血管中层结构消失,管壁可有轻度炎症
浸润;小叶间动脉和弓状动脉肌内膜高度
增生,细胞外基质明显增加,基质与肌内膜细胞呈同心圆排列,形成“洋葱皮”样外观,致使动脉管壁高度狭窄乃至闭塞;肾小球呈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局灶性系膜细胞增生,偶尔也可见新月体形成,轻度受累的
肾小球则表现为基底膜皱缩和毛细血管襻塌陷,肾间质可表现为出血和灶性炎症伴纤维化,肾小管逐渐萎缩;此外可见肾小球旁器肥大,分泌肾素的颗粒细胞增生。免疫荧光检查可见
纤维素沉着于肾小球内及上述小动脉内,系膜区可有IgM、C3沉积。
其他器官损害:常伴随心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累及。急性
心力衰竭、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可发生在11%、4.1%、3.7%的患者身上,3/4以上患者有左心室肥大。脑血管意外发生率为7%,表现为局灶性脑梗塞、
蛛网膜下腔或脑实质出血。
血液检查:相当部分患者不存在贫血,反而由于低容量而表现为红细胞压积增高、血粘度增加。伴随大量体液排出体外患者可出现低钾性碱中毒。大多数患者血浆肾素水平和活性以及醛固酮水平升高。可有微血管溶血证据,外周血片见红细胞碎片,
血小板减少,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加,纤维蛋白原增加等。
病症治疗
降压速度及目标:除了合并高血压脑病、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
心肌梗死等的恶性高血压需要尽快降低血压外,大多数无并发症的恶性高血压无需也应避免在短期内迅速将血压降至正常,以防止肾脏及心脑缺血加重。通常血压下降幅度在24h内不超过20%,血压在24~48h内降至160~170/100~110mmHg(21.3~22.7/13.3~14.7kPa)为宜,对于有长期高血压史及老年患者,降压过程更宜缓慢。
降压药物的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根据RAS在恶性高血压发生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不难理解ACEI作为首选药物不仅具有良好的
降压作用,并能有效保护靶器官,改善血管损伤。口腔或舌下含服卡托普利10~50mg能有效治疗恶性高血压,其口服起效时间在15~30min内,若30min后未能观察到血压下降则ACEI对该患者可能无显著降压作用。除具有良好的降低系统血压作用外,ACEI具有卓越的保护
肾脏,改善血管损伤作用,包括(1)减轻AngⅡ介导的肾缺血,降低肾小动脉管壁压力和血管通透性;(2)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肥大,减少细胞外基质产生;(3)影响肾血管加压素受体的
亲合力;(4)减少缓激肽的降解,而缓激肽具有抗增殖和改善血管张力的作用;(5)升高血清钾水平,已知高钾饮食能降低血管内皮的通透性,抑制巨噬细胞对血管内皮的
粘附,减少血管内膜的损害。ACEI在使用中需注意的是肾血管性恶性高血压应禁用,继发于肾实质病变肾功能已发生损害,血肌酐水平在40~50mg/L以上者也应禁用。对于低容量状态的患者,ACEI会导致低血压发生,故对此类患者应同时积极扩容治疗。
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拮抗剂(AT1RA):通过阻断AngⅡ的作用抑制RAS,因而适用于
恶性高血压。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AT1RA具有与ACEI相似的降低血压、保护靶器官的作用,由于能更彻底地抑制RAS,理论上比ACEI具有更强大的作用,但由于对缓激肽无明显作用,其降压作用受到一定影响。关于该类药物在恶性高血压治疗中的疗效评判目前尚缺乏有关资料。
柳胺心定:能同时阻断α、β
受体,并有直接扩血管作用,静脉用药往往效果显著,并且具有作用迅速、持久,低毒性,无需进行侵入性血压监测的优点。首剂予20~40mg,以后每10min可重复给药并可逐渐加大给药剂量,但不提倡首剂大剂量给药。柳胺心定还可以持续静脉滴注,1~2mg/min的给药速度可在15min内降低血压。口服柳胺心定100~400mg也可在1~3h内奏效。该药在降低外周阻力的同时不会反射性刺激心排量,但会导致已有的左心功能不全恶化。
β-受体
阻滞剂:该类药物尽管在快速降低血压方面作用不大,但由于能显著减少肾素分泌,故而对具有高
血浆肾素水平的恶性高血压患者不失为理想的药物。并且对于有
心动过速、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具有保护作用,与其他降压药物联用能减轻药物对心脏的反射性刺激。
血管扩张剂:肼苯哒嗪静脉注射已被用于许多高血压急症,长压定5~20mg口服给药也能在4h内发挥有效作用。但由于该类药物能反射性激活
肾上腺素能系统导致心动过速和(或)引起水钠
潴留,故需要联用β受体阻滞剂和(或)利尿剂,而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则不宜使用。
钙离子拮抗剂:通过扩张外周血管而产生降压效应。虽然对
心肌具有负性肌力作用,但由于能显著降低外周阻力故能改善血流动力学,事实上该类药物中的二氢吡啶类几乎无负性肌力作用。在高血压急症中最为常用的是硝苯吡啶,无论是口服、
舌下含服或嚼碎后吞服均能起效,通常一次给药即能较快起效,且无需进行侵入性
血压监测。此类药物也会导致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产生心动过速,故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中禁用。缓释硝苯吡啶和第二代二氢吡啶类药物如
尼卡地平引起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的副作用小,在恶性高血压
合并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中非常有效。
容量平衡的维持:前已述及恶性高血压往往存在血容量不足现象,因而降压治疗不提倡使用
利尿剂,而且利尿剂能激活RAS进一步加重病情。在恶性高血压的治疗中,随着降压药物作用的发挥,往往会出现血压急剧下降甚至发生低血压,因而积极地
静脉补充晶体对避免低血压发生,改善脏器的血流
灌注具有重要意义。有趣的是有研究发现部分恶性高血压可通过水及
钠盐的补充得以缓解,肾素的合成和释放也减少。
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恶性高血压对肾功能影响的程度取决于有无基础肾脏疾患及发病时肾功能水平。对于恶性高血压发生时肾脏受累并不十分严重,血压得到迅速有效控制的患者,肾功能可能恢复。如果血清
肌酐水平在300μmol/L以上,肾功能急剧
恶化的发生率相当高,恢复的可能性小。肾功能的恢复偶尔也会发生在接受透析后1周~2年以后。正因为肾功能恢复有如此大的潜力,积极、严格的抗高血压治疗十分必要。与此同时,需小心维持足够的血容量以避免伴随
降压治疗而来的肾血流量下降。降压药物可选择口服或静脉用柳胺心定、缓释硝苯吡啶、长压定结合β-受体拮抗剂,ACEI也相当有效。降压治疗会减少
肾小球滤过率、一过性加重肾功能不全,尤其是在容量不足的患者,而静脉补充晶体扩容能改善肾脏灌注,故实属必要,需引起重视。然而对于出现
肾性水肿或终末期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采用襻利尿剂或透析治疗以排除过多体液能显著降低血压。在长期治疗方面,严格控制血压、采用生物相容性透析膜、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避免透析过程中低血压事件的发生等将能最大程度地提供肾功能恢复的机会。由于肾功能恢复可以发生在相当后期,故
肾移植主张延迟于发病12个月后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