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挂滑翔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滑翔运动
悬挂滑翔运动又称三角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有许多爱好者。在20世纪的70年代获得了发展。
发展历史
1951年,美国宇航局的研究员罗开乐发明了柔性翼,给悬挂滑翔新的生命力。它是用三根骨架支起来的三角形帆翼,由于结构极其简单,而且稳定性也良好,于60年代初期在美国开始普及。
1969年,采用了控制架和悬挂式索具。这一改进,比起从前的肘挂式,使操纵性大幅度提高了,可以滑翔更长的时间,由此促进了现代悬挂滑翔运动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这一运动已在西方形成规模,尤以美国最为盛行。近代首次悬挂滑翔运动的集会在被成为悬挂滑翔圣地的加利福尼亚举行,并于1972年成立了美国悬挂滑翔协会。1975年,国际航联在其第68届大会上决定设置悬挂滑翔委员会,并于76年9月在奥地利科森举办了国际航联认可的第一届世界锦标赛。由此,悬挂滑翔运动成为一项国际化的、正式的航空体育项目。
我国的悬挂滑翔运动最初由民间兴起,80年代初,在我国天津、洛阳、安阳等地,一些航空运动爱好者自制了一批滑翔机开展活动。1985年,日本悬挂滑翔代表团应邀来华进行系统的训练教学和技术交流活动,为我国培养了技术骨干。为推动悬挂滑翔运动的开展,1988年,中国航协悬挂滑翔委员会正式成立。委员会积极开设技术培训班,多次组织表演和比赛,派队参加国际性比赛。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悬挂滑翔的活动只在极少数地区开展,我们希望这项美妙而刺激的运动形式能够继续得到人们的关注,在不久的将来获得长足的发展。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8 14:09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