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绝对意义上来说,任何情感都不会无限趋近于零,因为事物的
价值率高差是一个由众多随机变量决定的随机函数,情感强度是一个更为复杂的随机函数。这样,任何情感的强度一方面在“情感强度第三定律”的作用下不断趋于零,另一方面又在众多随机变量的扰动下不断偏离于零。
定律简介
人们容易发现,无论是正向情感(如爱),还是负向情感(如恨),只要不另外添加价值元素,人的情感强度都将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不断衰减,也就是说,人对于一般事物的情感强度将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不断衰减,即时间是最好的“情感衰减器”。
衰减过程
根据“
情感强度第一定律”,情感的强度主要取决于事物的
价值率高差(即事物的价值率与人的
中值价值率之差),因此情感强度的衰减主要来自于价值率高差的衰减。根据“边际效用规律”,事物的价值率高差主要取决于人对于事物的消费速度或作用规模,因此价值率高差的衰减主要来自于消费速度或作用规模的扩大或缩小。根据情感的本质,正向情感将会使人产生正向的行为驱动力,以增加价值资源的投入规模,负向情感将会使人产生负向的行为驱动力,以减少价值资源的投入规模,因此消费速度或作用规模的改变主要来自于行为驱动力,在根本上来自于情感强度的大小与性质。
正向情感强度的衰减过程
当事物的价值率高于人的中值价值率(即价值率高差大于零)时,人就会产生一定的正向情感强度(如高兴、愉快等)等,人就会在这种正向情感强度的支配下转化为实际的正向行为驱动力,并增大对于该事物的价值投入规模,从而扩大了人对于该事物的消费速度或作用规模,结果在“边际效用规律”的作用下,该事物的价值率逐渐下降,又在“情感强度第一定律”的作用下,人对于该事物的情感强度也随之逐渐下降,导致行为驱动力的逐渐下降,价值投入规模的继续扩大,价值率高差持续下降,情感强度进一步下降。如此循环,情感强度和正向行为驱动力一直降到零。
正向情感强度的循环衰减过程可描述为:正向情感强度的衰减→正向行为驱动力的衰减→价值投入规模的继续扩大→
价值率高差的衰减→正向情感强度的衰减
负向情感强度的衰减过程
当事物的价值率小于人的
中值价值率(即价值率高差小于零)时,人就会产生一定的负向情感强度(如痛苦、愤怒等),人就会在这种负向情感强度的支配下转化为实际的负向行为驱动力,并减少对于该事物的价值投入规模,从而缩小了人对于该事物的消费速度或作用规模,结果在“边际效用规律”的作用下,该事物的价值率逐渐上升,又在“
情感强度第一定律”的作用下,人对于该事物的负向情感强度也随之逐渐下降,导致负向行为驱动力的逐渐下降,价值投入规模的继续缩小,价值率高差持续上升,负向情感强度进一步下降。如此循环,负向情感强度和负向行为驱动力一直降到零。
负向情感强度的循环衰减过程可描述为:负向情感强度的衰减→负向行为驱动力的衰减→价值投入规模的继续缩小→价值率高差的上升→负向情感强度的衰减
第三定律推导
通常情况下,情感强度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量,这是因为:正向情感(如愉快、期待等)将会驱使人不断向该事物增加价值投入规模,在“边际效用规律”的作用下,事物的价值率高差将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逐渐下降,人的正向情感也将随之下降,直至趋于零;负向情感(如痛苦、焦虑等)将会驱使人不断减少价值投入规模,在“边际效用规律”的作用下,事物的价值率高差(为负值)的绝对值将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逐渐下降,人的负向情感也将随之衰减。总之,无论是正向情感,还是负向情感,都将随时间不断下降并趋于零。
由于情感的衰减速度取决于价值率高差的衰减速度,而价值率高差的衰减速度又取决于作用规模的改变速度(正向情感将增加其作用规模,负向情感将降低其作用规模),作用规模的改变速度取决于行为驱动力的大小,而行为驱动力的大小又取决于情感强度本身的大小。也就是说,随着情感强度的不断下降,人的行为驱动力逐渐下降,情感强度的衰减速度也将逐渐下降,情感强度并不是以均匀的速度进行衰减,而是以不断减少的速度进行衰减。总之,情感强度的衰减速度主要取决于情感强度本身的大小。
可以证明(从略):当情感强度足够小时,情感强度的衰减速度dμ/dT与情感强度μ成正比,即
dμ/dT=-Kt×μ(4-22)
从而可得:
μ=μoexp(-ktT)(4-23)
综上所述,可得:
情感强度第三定律(即情感强度时间衰减定律):情感强度与时间成负指数函数关系,即:
μ=μoexp(-ktT)(4-24)
其中,μ为情感强度,μo为初始情感强度,T为时间,kt为情感强度衰减系数,它主要与情感强度系数Km、情感效能系数Kn及事物的边际效用递减系数等因素有关。
从绝对意义上来说,任何情感都不会无限趋近于零,因为事物的价值率高差是一个由众多随机变量决定的随机函数,情感强度是一个更为复杂的随机函数。这样,任何情感的强度一方面在“情感强度第三定律”的作用下不断趋近于零,另一方面又在众多随机变量的扰动下不断偏离于零。
情感强度第二定律是情感强度第一定律的表现形式,情感强度第三定律又是情感强度第一定律和情感强度第二定律的表现形式。
特殊表现形式
情感强度第三定律有许多具体的表现形式:
情感的自然衰减现象
对于已经失去、而且无法挽回的重大价值事物(如爱情、亲人和地位等),人对于它们的情感强度(如怀念、痛惜、悔恨等)将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自然衰减。由于人的情感强度的持续过程通常需要一定的能量耗费与价值耗费作为代价,而且情感强度越高,持续的时间越长,人所耗费的能量与价值就越多。对于已经失去、而且无法挽回的价值事物,人对于它们的情感强度已经没有实际的价值作用,因此这些情感的衰减过程是为了降低人的不必要的能量耗费和价值耗费。由于情感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与
相对稳定性,在事物的实际价值已经失去以后,人对于这些事物的情感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才会衰减下来。情感的自然衰减现象是情感强度第三定律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替代物因素的影响
对于已经失去、但可以进行替代的事物(如朋友、工作岗位、建设项目和金钱等),随着时间的不断增长,将会有一些替代物逐渐替代这些已经失去的事物,从而使人对于原来事物的情感强度不断衰减下来。例如,一个人在失去“最爱”以后,总会去寻找一个“次爱”,用以替代“最爱”。有了“次爱”作为替代物以后,必然会逐渐减弱人对于“最爱”的情感强度。这是情感强度第三定律的又一种表现方式。
负向价值因素的影响
对于具有较高负向价值的事物(如敌人、环境污染、贪污腐败等),人将会产生较高的负向情感(如仇恨、厌倦、反对、惩罚等),人不仅会减少正向价值的投入规模,有时还会增加负向价值的投入规模,这些负向价值主要用以限制、削弱、惩罚甚至消灭它们。而且,事物对人所造成的负向价值越高,人对于它们的负向情感的强度越高,人所投入的负向价值的数量通常就越多。随着负向价值的不断投入,具有负向价值的事物通常会受到抑制或打击而逐渐衰退,人对于它们的负向情感强度将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逐渐衰减。这是情感强度第三定律的再一种表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