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满珠江
1994年王进、袁世纪执导的爱情电视剧
《情满珠江》是由王进袁世纪执导,廖志楷、李彦雄、戴沛霖编剧,左翎巍子陈锐等主演的爱情电视剧,于1994年首播。
剧情简介
以南方某电风扇厂从乡镇小厂转型为国际集团为蓝本的划时代巨作,艺术再现中国人与中国经济痛苦而傲世的锐变历程。
70年代,广州青年梁淑贞、林必成、张越美和谭蓉下乡当知青。梁淑贞受辱,谭蓉甘心卖身,张越美冒险逃港投奔在港的父母,只有林必成在粉碎四人帮后才回城。
80年代,张越美与父亲回大陆投资,要在她下乡的地方兴建电风扇厂。在管理工厂的人选上,她拒绝了谭蓉而选中了林必成,使谭蓉怀恨在心。与此同时,全哥和麦坚搞得乡镇企业也十分兴旺发展起来。他们还聘请了自学成才的梁淑贞当上工程师。不同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使得林必成和梁淑贞的婚姻破裂。张越美和林必成结成了夫妻。而谭蓉为独占张家财产,与张、林二人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明争暗夺。
梁淑贞勤奋和努力,成为一名企业女强人。而林必成过分的自负,屡遭挫折。在张越良的帮助下,揭穿谭蓉的阴谋,林必成冤情解除,张家摆脱破产的命运。
分集剧情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总策划:邹启宇
责任编辑:张志敏、汪国辉
策划:林运才、谢望新、王进、王毅、冷卫、贺梦凡、董智勇
音乐原声
获奖记录
第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幕后制作
创作背景
改革弄潮缩影
据《情满珠江》总策划邹启宇回忆,《情满珠江》策划初衷源于90年代初,中央领导同志提出宣传战线要实施“五个一工程”。1991年3月,广东省有关领导作出指示,要求组织力量创作一部再现广东人民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和珠三角城乡生活的深刻变化的大型电视连续剧,作为我省“五个一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并且要求一定要着重反映普通人的悲欢感受和生活变迁上。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情满珠江》酝酿过程,就富有鲜明的“广东特色”:虽然是“奉命之作”,却在国内开创了公开“招标”征选剧本的先河。
早在1984年,广东第一部反映个体户生活的国产电影《雅马哈鱼档》,在全国造成强烈反响,就显示出广东对于改革开放题材创作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情满珠江》再次印证了这一点。剧本创作期间,主创人员多次在顺德实行“撒网圈地”式的采风。该片总制片人董智勇说,剧中人物有锱铢必较的算计,也有棋高一着的智谋,更有古道热肠的仁义,主要情节全部源自生活,“素材太多了,与其说故事情节是‘编’出来,不如说是‘压缩提炼’出来的,真实的生活比艺术创作更惊心动魄”。
值得注意的是,《情满珠江》开篇就是一段知青集体逃港的敏感情节,这部分戏在央视播出时遭到了削减,这使得94年初在央视播出时比在广东少了一集。剧中还有女知青为返乡不惜出卖肉体,民营企业创办中的明争暗斗,感情纠葛导致家庭解体等当时还比较“出格”的话题。对此,董智勇说:“如果没有广东领导的开明,坦然承认历史的态度,这是完全不敢想象的。” 该剧播出后,在北京、上海,人们津津乐道的是片中“下海”、“跳槽”等新鲜词汇;而在广东,曾有许多不同行业和背景的人士,握着董智勇的手感叹,整部电视剧看得人心潮澎湃,甚至泪流满面,“把我们多少年积攒在心里的话全都掏出来了。从来没有哪部片子那样反映过我们的烦恼、苦闷和力不从心!”
正视历史保留逃港情节
省里提出要拍《情满珠江》时,我在珠影厂担任电视部副主任。在我看来,这部电视剧太及时了,它反映了广东人的心声。虽然改革开放10多年来,广东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但祖国内地的群众对于广东改革开放的成果不够了解,广东也给人一种“经济的巨人、文化的矮子”印象,人们希望能有一部大容量、高质量、视野宽广的影视作品,全面介绍和反映广东日新月异的新气象。
珠影厂接到有关方面通知,立即组织创作。剧中近十位主要人物形象都是“有根有据”的,所以观众看起来才会觉得亲切。剧本初稿经过了反复修改,和最初的模样差异非常大,对于逃港等情节,刚开始我也担心通不过,不过后来我听见一位领导说,没有贫穷,何来改革?要正视历史,这才决心保留这个情节。 《大潮》原定于1991年底开始摄制,由于资金、剧本修改等种种问题直到1992年12月才从番禺的一个小村子开始拍摄。演员方面,开始我们考虑男主角“林必成”的扮演者有尤勇申军谊陈宝国等,但当时国内一线男明星的身价已经涨到2000块一集,甚至最高达到4000元一集。跟导演说不行,得限制在1000元一集以内,后来才找到巍子,这也是整个剧组报酬最高的明星,其他几位女主演都是500元一集。
《情满珠江》剧本原名叫《红棉树下》,当时我们也觉得不够大气,后来在省里面领导的建议下,一度改成了《大潮》,包括我们组建剧组、正式投拍时都使用这个名字。时任省委书记的谢非同志,对这部剧非常关心,还题写了《大潮》的片名。不料,拍好快要播出的时候,上海拍了一部《大潮汐》,而且赶在我们前面在央视上播出,当时大家都一下子呆了,这怎么办?得改名!改名也很痛苦啊,这等于说之前我们半年多的宣传都白费心血了啊!用什么名字好呢?大家有的说用“珠江人”,有的说“青春行”,还有“又见红棉盛开时”等等。结果经过再三讨论,我们觉得一定要用“珠江”两个字,因为一针见血,点名广东,有人提议说叫“珠江情”,后来我们讨论决定用“情满珠江”这个名字。1994年初《情满珠江》作为央视的开年大戏播出,效果非常好,大家十分欣喜:我们总算在表现主旋律的艺术品上取得了重大成功。当年10月我到北京领第十四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时,有一位记者询问我的感受,我说,我觉得自己再也没法组建起那样一个剧组了,因为这个剧组就是当年广东人为理想开拓进取、不为回报瞻前顾后的缩影啊……
终结境外电视收视神话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情满珠江》本身也是广东电视与境外电视,尤其是与香港电视激烈竞争求生存的极具说服力的例子。
1983年,国内开始引进港台电视剧,1986年,广东电视台购买香港无线台制作的长篇电视连续剧《流氓大亨》,收视率竟高达76%。 在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广东涌现出一系列具有岭南文化特色而又反映广东历史与现实的优秀电视剧。1987年,长篇连续剧《公关小姐》的收视率,最高曾达90.99%,并荣获“飞天奖”和“金鹰奖”。与此同时,《外来妹》、《商界》等作品,为中国影视界第一次引入了“商战”这个充满锐气的理念,高峰时期最多有26家电视台争相播放《外来妹》。 《情满珠江》的问世,预示着一个广东影视界“黄金年代”的到来:随后,《农民的儿子》、《英雄无悔》、《和平年代》又连续3年获国家级最高大奖,并创下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段收视率的最高纪录,震动视坛,从而使广东电视剧与京沪电视剧成三足鼎立之势。
剧集评价
《情满珠江》是一部具有史诗意味的大制作,它站在历史的高度,全景式地描绘了一幅几十年来广东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波澜壮阔的画卷。《情》剧播出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可以说是好评如潮,这是一部高唱改革开放的赞歌,把主旋律、艺术性、可视性结合得较好的一部电视剧。
主旋律与故事性的很好的结合
《情》的地位和价值,最重要的一点是,它实现了主旋律与通俗剧的接轨。在通俗剧发展的过程中,怎样表现主旋律,怎样反映时代精神,塑造时代新人的形象,把它们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这部作品最大的成功是实现了这种结合。《情》剧在思想内容上体现了我们的主旋律,在形式上又是通俗的。
解读南方电视剧文化,《商界》、《外来妹》、《公关小姐》、《情满珠江》、《英雄无悔》、《和平年代》,这些片子几乎每一部出来,都能在国内造成不小的冲击,而这正深合南方文化的内核——通俗性……
我们力图探索电视剧的当代性与当代艺术性,雅与俗,当代性、教化性与电视剧不可动摇的可视性关系,从中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
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艺术形象
《情》使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南方文化精灵。《情》以非常细腻的手法塑了几个鲜灵灵的人物,他们敏感、朝气蓬勃、坚韧不拔,他们是以崭新的观众与崭新的姿态在改革大潮中推波助澜的,将改革的矛盾与个人的情感结合得很好,突出写了情。林必成、梁淑贞、张越美、谭蓉、阿坚、全哥等许许多多具有代表意义、血肉丰满、富有人性的人物形象。
该剧的演员阵容非常整齐,男女主角及许多配角演员在对角色的把握,在展现人物心灵世界的变化上,都有不俗的表现与发挥。使该剧的表演从整体上达到流畅、细腻、统一的高度。尤其是剧中着力塑造的淑贞、谭蓉、张越美三个现代女性。
真实地表现了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的历史
《情》浓墨重彩抒写南方文化精神,伴随着十几年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南方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与张扬,得到充足的体现。
该片不仅通过四个青年人错综复杂、纠缠二下年的爱情故事,也通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两个时期的鲜明对比,并以城市、乡镇、农村三个视角也展示珠江三角洲在改革开放中的巨变。它把改革这一时代的变迁放到一个绵延2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去展现,放在广东这一历史的反映,尤其把改革的艰难曲折与几个普通人的合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使这部剧具有了很强的历史、思想及张力。
《情》首先是非常真实地表现了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的历史。广州的起飞有着特殊性,也是最前沿的,写了这个历史的过程,肯定对全国都是有启示的。
造型上的真实性和多样性
《情》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造型上的真实性和多样性,比如造型上时代的差异,城乡的差异,两种文化差异,两种经济形态的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得非常好,层次也非常清楚。另外,这个片子之所以感染我们,就是这里面大量地描写了真实。知青间的真情,全哥对知青关心的真情、几家老人关心青年一代婚姻生活的真实,除了竞争,除了商战,人间还需要真情,人间也确实有真情。
现代精神与价值观念的张扬和优秀传统的回归同时并存
回城的知青在改革的大潮中各试身手,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利欲熏心的算计,也有大智大勇的谋略,更有恩重如山的情义,在改革历史的沧桑中一步步成熟起来。如果说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他们的心灵经受了多方位的震撼,各种观念发生了裂变的话,那么,他们在伦理道德等领域依然保留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点是不可忽略的,淑贞这一形像的意义即在于此,可以说,在剧中,现代精神与价值观念的张扬和优秀传统的回归是同时并存的。
参考资料
情满珠江 (1994).豆瓣电影.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9 21:31
目录
概述
剧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