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主体存续而言,对肯定或否定的状态变化作出评价的主观的现象,但因为同时也产生身体的表现,所以生物学上就有可能对此进行研究,客观地考察感情的发生、经过的条件及其机制。感情状态变化较弱而持续的称心情(mood),比较强而且急剧的称激动或情绪(emotion,喜、悲、恐、怒、惊等)。
基本解释
情绪反应指喜、怒、悲、恐时所表现出的形为,是
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一系列反应。动物发怒时,或哼或叫,伏耳,竖毛;
脉搏和呼吸加速,血压升高,颜面潮红,肠胃充血,分泌亢进。恐慌时,瞳孔放大,眼球转动,东张西望,毛竖立,出冷汗,唾液减少,口渴,皮肤血管收缩,颜面苍白。动物脑内产生的情绪,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情绪反应,从外观上可以得到了解。产生情绪反应的脑的部位是
丘脑下部和大脑
边缘系统,对这些部位给与电的刺激,同样可引起情绪反应。
激动表现
因为激动有一定的统一过程,此时身体有显著变化,所以对人以外的许多动物也容易进行生物学的研究,亦即激动时:
(1)意识方面:人的思考力和判断力下降,就连动物学习也似乎显得困难,即陷入意识的不统一或失去控制的状态;
(2)器官变化方面:不随意肌(瞳孔运动、体毛运动)、
循环系统(脉搏、血量分布、血压)、
呼吸系统(呼吸频率、呼吸量)、腺活动(消化液分泌、出汗)等发生显著的变化,主要是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发生急剧的广泛的变化所致;
(3)行为方面:例如肌肉或变得不能随意地运动,或不随意地哆嗦,出现平时看不到的混乱状态。因此,作为生物学上研究激动的手段,对人除了进行表情、姿势等肌肉反应的观察外,还要测定呼吸、脉搏、血压、脑电波以及皮肤所产生的电阻等情况,最后一项特别灵敏,对激动现象的精密分析非常有效。这种现象被认为是因植物神经中枢和交感神经的兴奋,引起皮肤的分泌
腺细胞(汗腺、粘液腺)的离子透性增大,以及由分泌物本身的电传导所致,所谓“测谎器”就是依据此理。
关于激动的现代学说有内观的洪德(W.Wundt),迪奇纳(E.B.Titchener)、力动的[弗雷德(S.Fre-ud)、行为主义的[沃森(J.B.Watson),以及生理学的坎农(W.B.Cannon)等诸学说。坎农认为,激动反应是由皮层下中枢的丘脑下部所支配的。
派匹兹(J.W.papez)还提倡所谓激动回路,认为这是环绕海马、脑弓、乳头体、丘脑前核、带状回的神经回路,在这激动回路中形成了激动体验。再有奥德斯(J.Olds)根据自我刺激法,发现在脑中存在着刺激时得到快感等报酬效应的区域,以及相反的不快感等罚效应区域。当前,脑生理学认为,在出现激动体验和行为时,
丘脑下部的特定部位发出脉冲,传到边缘皮层形成激动体验,传到脑干
脊髓而出现激动行为。
作为激动表现的微动肌肉反应(表情、姿势)不仅包含先天的生理因素,也包含成长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而学习的所谓社会因素。在人以外的哺乳类中,一般以姿势为主,这类动物具特有的表情肌,在某种程度上显有表情是可能的。再者,把个人的感情素质倾向称为气质(temperament)。
决定因素
如果你看到你的一个朋友,他情绪低落、行为颓唐、精神不振。你上去问他,“为何如此?”他会告诉你,由于碰到一个什么事情,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所以才会如此。你可能会认为他的解释很合理,很有道理。但实际情况却不是如此。
两个花匠去卖花盆,途中翻了车,花盆大半被打碎。一个花匠说:“完了,坏了这么多花盆,真倒霉。”另一个花匠说:“真幸运,还有这么多花盆没有打碎。”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不是由于某一事件(Activating event)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Belief),最后是信念导致了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Consequence),这称之为ABC理论。这一理论纠正了我们惯常的思维定势。通常我们会认为情绪和行为后果的反应直接由激发事件所引起,即A引起C,而ABC理论则认为A只是C的间接原因,B即个体对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才是C直接的原因。结论:不是事件,而是你对事件的认识决定你的反应。
客观事件我们是无法左右的,有些事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主观信念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加以控制的。虽然我们无法避免所有不合理的信念,但我们应充分认识它的存在,尽量减少其对我们生活的负面影响。
不合理情绪
绝对化要求
它通常与 “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比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等。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计划不如变化快”生活中很多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每个人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获得成功;同样,周围的人和事物的表现和发展也不可能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
过分概括化
以一件事的成败来评价整个人(包括:自己或他人),这无异于一种理智上的法西斯主义。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所以每个人都应接受自己和他人是有可能犯错误的。
糟糕至极
糟糕就是不好、坏事了的意思。当一个人讲什么事情都糟透了、糟极了的时候,对他来说往往意味着碰到的是最最坏的事情,是一种灭顶之灾。我们当然希望不要发生我们所认为得非常不好的事情,但是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说这些事情绝对不该发生。当一切已成事实,我们必须努力去接受现实,尽可能的去改变这种状况;实在不可能改变时,则要学会在这种状况下生活下去。
我们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必须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在这个世界上永远只有逆境,没有绝境。
情绪管理能力
情绪管理能力是指你对情绪的一些自我管理的能力。“情绪管理”即是以最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情绪,如同亚里士多德所言:“任何人都会生气,这没什么难的,但要能适时适所,以适当方式对适当的对象恰如其分地生气,可就难上加难。”据此,情绪管理指的是要适时适所,对适当对象恰如其分表达情绪。
在这里,整理了一下情绪管理能力的几个方面:
一、情绪的自我觉察能力
情绪的自我觉察能力是指了解自己内心的一些想法和心理倾向,以及自己所具有的直觉能力。 自我觉察,即当自己某种情绪刚一出现时便能够察觉,它是情绪智力的核心能力。一个人所具备的、能够监控自己的情绪以及对经常变化的情绪状态的直觉,是自我理解和心理领悟力的基础。如果一个人不具有这种对情绪的自我觉察能力,或者说不认识自己的真实的情绪感受的话,就容易听凭自己的情绪任意摆布,以至于做出许多甚遗憾的事情来。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一句“认识你自己”,其实道出了情绪智力的核心与实质。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可以发现,人们在处理自己的情绪与行为表现时风格各异,你可以对照一下,看看自己是哪种风格的人。
二、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
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是指控制自己的情绪活动以及抑制情绪冲动的能力。情绪的调控能力是建立在对情绪状态的自我觉知的基础上的,是指一个人如何有效地摆脱焦虑、沮丧、激动、愤怒或烦恼等因为失败或不顺利而产生的消极情绪的能力。这种能力的高低,会影响一个人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当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低下时,就会使自己总是处于痛苦的情绪旋涡中;反之,则可以从情感的挫折或失败中迅速调整、控制并且摆脱而重整旗鼓。
三、情绪的自我激励能力
情绪的自我激励能力是指引导或推动自己去达到预定目的的情绪倾向的能力,也就是一种自我指导能力。它是要求一个人为服从自己的某种目标而产生、调动与指挥自己情绪的能力。一个人做任何事情要成功的话,就要集中注意力,就要学会自我激励、自我把握,尽力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潜力,这就需要具备对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能够对自己的需要延迟满足,能够压抑自己的某种情绪冲动。
四、对他人情绪的识别能力
这种觉察他人情绪的能力就是所谓同理心,亦即能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为别人设想。愈具同理心的人,愈容易进入他人的内心世界,也愈能觉察他人的情感状态。
五、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处理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是指善于调节与控制他人情绪反应,并能够使他人产生自己所期待的反应的能力。 一般来说,能否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一个人是否被社会接纳与受欢迎的基础。在处理人际关系过程中,重要的是能否正确地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情绪情感,因为,一个人的情绪表现会对接受者即刻产生影响。如果你发出的情绪信息能够感染和影响对方的话,那么,人际交往就会顺利进行并且深入发展。当然,在交往过程中,自己要能够很好地调节与控制住情绪,所有这些都需要人际交往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