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海镇,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辖镇,地处惠东最南端,东濒
红海湾,西倚大亚湾,区域总面积136平方千米,海岸线长33千米。截至2018年,平海镇共辖1个社区和10个行政村,户籍人口7.3万人。
历史沿革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置平海所,归碣石管辖。
清雍正十年(1732年),改所设司,为归善县辖。
民国元年(1912年),又改司设区,为惠阳县辖。
1950年,属惠阳县第十八区,1958年成立平海人民公社,1965年析置惠东县后,为惠东县辖,1983年改设区,1987年改设镇。2006年4月
港口镇并入平海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8年,平海镇共辖1个社区、10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平海镇地处惠东最南端,东濒红海湾,西倚大亚湾,区域总面积136平方千米,海岸线长33千米。
人口
截至2018年末,平海镇户籍人口为7.3万人。
经济
2018年,平海镇工业企业个数共6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2家,全镇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7家。
交通运输
平海镇境内主要交通干线有省道S387线,镇区主要的交通道路有金海湾大道、鹅坪公路、210县道、213县道等,还有2个国家一类口岸碧甲口岸和大澳塘口岸。海运可达香港、
惠州港等地,公路可通稔山与
广汕公路相接,大亚湾海滨公路纵贯全境。
历史文化
综述
平海传统民间风俗和艺术丰富多彩,逢传统节日,平海人都要举行庆祝活动,如元宵的闹花灯,三月三的摆戏台,端阳节的赛龙舟,中秋节的拜月会。逢到三年一次的大庙会时,群众自发举办的大游行,有舞龙、舞狮、舞凤、舞鱼、扮景等。民间流传有平海渔歌,共有40多种,曲调被收入《中国曲艺辞典》。
方言
平海是军声话、福佬话、占米话各占三分之一。
平海镇通行
福佬话,福佬话接近于福建本土的
闽南话而同粤东的
潮汕话反而区别较大。从音韵系统看,以平山话为代表的惠东福佬与
海丰的赤石、公平
福佬话和
陆丰的东海、大安
福佬话较为相似。
民俗文化
舞鲤鱼又称“鲤鱼追春”,是惠东县平海镇西北村的传统民俗活动,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元宵节期间和三月三、九月九等喜庆节日期间举行。这一习俗起源于明末清初,其起源与很久以前当地久旱无雨,有鲤鱼带领人们历经千辛万苦寻找水源的传说有关。
凤舞又称“五凤朝阳”,是流行于惠东县平海镇东门村世代相传的传统民间艺术。据《惠东县志》记载,平海凤舞起源于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年),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
风景名胜
平海古城
平海古城,1991年2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有保护完善的东、西、南、北四座城门楼和城内十字古街。古城门楼高大雄伟,门洞深14米、高24米、宽2.5米,城楼长16.8米、宽10.6米、高7.1米,有浓厚的民族建筑特色。古城内外,有著名的龙山松翠、星海联珠、平楼烟景、魁阁梅英、江天晴雪、岳涧清流、龙泉听梵、古岭观湖、古渡渔村、孤洲钓月等十景。平海古城仍较完整地保留着四座城门楼、部分城墙、完整的十字古街、大部分古民居以及一批古寺庙、古文化遗址和大量的历史文物。
平海湾
平海城南2千米处的平海湾,湾长6.5千米,宽3.5千米,面积22.8平方千米,半月形海滩长达10千米,离岸边百米内,海底平坦无礁石,海水清澈,深不超过1.5米,是天然海水浴场。鹧洞有一处温泉,有待开发利用。
著名人物
杨朝枢 (生卒年不详),字松涛。清代归善县平海人(今惠东平海镇)。授生徒百余人,乡中生员全出其门。虽不甚富裕,却乐善好施。乾隆年间平海三次灾荒,他尽力赈济。凡修建桥路、学宫、考棚等,倾家出力。著有《诒香集》,与其子举人观奇、其孙举人炳奎合著《三世合稿》。
地方特产
平海马铃薯
平海冬种马铃薯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已有30多年的种植历史,是惠州市及至广东省冬种马铃薯的发源地,2004年,平海镇被惠州市政府授予“马铃薯之乡”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