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雕艺源远流长,它源于中原汉文化,又融汇外来文化与技艺精华,与建筑艺术交相辉映,经长期磨合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惠安雕艺注重线条、结构、形态的神韵之美,是‘南派’雕艺的代表。雕艺业已成为惠安的支柱产业,惠安是中国雕艺业产业规模最大,生产加工能力强、最具活力的地区,已被国家授予‘中国雕艺之乡’的荣誉称号。
雕艺简介
细分为石雕、影雕,木雕三大类。风格自承一格,惠安雕艺工人善于利用
天然石材、树根进行创作,其历史由来以久。
惠安石雕
南派石艺典范
惠安自古有“石雕之乡”、“建筑之乡”的美誉,其石雕艺术的文化历史可追溯到1600多年的晋代。惠安石雕发展的成熟时期是南派石雕艺术脱离北派传统自立门户与其并驾齐驱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惠安石雕作品改变了过去雕刻时的“形似”而达到“神似”的艺术境界,通过作品表达了一种精神实质和象征意义。
艺术风格
从艺术风格来讲,惠安石雕讲究形神兼备,富有动感和气势,具有一种震慑人心的动态美和神态美;从艺术特征来讲,突出纤巧、精细、神奇,含有细节语言,富有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南派石雕艺术这一风格特征的重要标志,就体现在惠安石雕的代表作──龙柱、石狮身上。北派的石狮大部分呈蹲状,虎视眈眈,象征着强大的皇权势力和气吞万里的威慑意志,具有一种威武凶悍的特征,清康熙年间,惠安的李周创造性地把北狮改成摇头摆尾站立的形状,乃于胸披彩带,足抱彩球,呈现出一种喜庆气氛,令人体验到一种节日的欢快。
发展情况
新中国的成立大大丰富了惠安石雕的表现题材和社会内容,使惠安石雕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惠安雕匠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在大半个中国留下了一座座世纪的丰碑。1951年—1958年应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所请在厦门集美兴建的鳌园,是惠安现代石雕工艺水平的集中体现。鳌园竣工后不久,这支队伍又扩大到500多人北上首都参建北京十大建筑,包括人民大会堂、
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农业展览馆等,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一份智慧和力量。
从80年代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更为惠安石雕的发展创造了良机,使南派石雕的传播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十几万惠安工人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留下了不胜枚举的传世佳作。除了70年代参建毛主席纪念堂和八一南昌起义纪念碑外,福建本省有厦门鼓浪屿全国最高的人物雕像、15.7米高的郑成功塑像;莆田湄洲岛海峡和平女神天上圣母妈祖雕像;福州西禅寺全国最高的石塔;江苏淮安雕总理纪念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南京雨花台纪念馆;锦州解放纪念碑;
辽沈战役纪念碑;湖南韶山毛泽东诗词碑林;西安兵马俑陈列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黄帝陵;西藏宾馆;青藏川藏公路纪念碑;
井冈山会师纪念碑;广州玄武塔和台湾凤山的500罗汉。台湾嘉义先天玉虚宫那200多平方九龙壁及九龙池更是气势非凡,世所罕见,堪称世界之最!还有马来西亚马六甲海峡的郑和雕像,日本鉴真和尚园和那霸市“福州园”等。
可以说,一部惠安的现代石雕史,就是一部浓缩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是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的记录,也是弘扬南派石雕艺术的传播史,更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光荣史。作为全国著名的石雕之乡,石雕业历来是惠安经济的支柱产业。惠安石雕已形成圆雕、浮雕、影雕、彩雕、碑石等六大类数百个品种,产品畅销日本、欧美、东南亚等几十个国家及港澳台等地区。
影雕
艺术种类
影雕可以分白影雕和彩染影雕两种。此外,还有圆、浮兼具专供花园、庭院点缀的装饰品,它的特点是在圆雕上附有浮雕。
惠安瓷雕
惠安瓷雕是近年来新创工艺,其产品集石影雕灵秀、逼真等特点,销路看好,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木雕
惠安木雕历史悠久。洛阳“昭惠庙”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早期的木雕主要是佛像和建筑物的浮雕装饰,后来还用于家具订、橱、桌、椅的雕刻装饰,即群众俗称的凿花工。以后惠安的木雕工人就流行于闽南一带,一些富裕家庭建筑及家具均有精细的雕刻装饰。
惠安木雕已有近千年历史,早期限主要是佛像和建筑物浮雕装饰,后来逐渐用于家具等雕刻装饰,发展至现在的黄杨木雕、神像金木雕、仿真雕、树根雕,产品销售东南业各国及台湾、香港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