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青山宫,位于福建省泉州市
惠安县东南沿海山霞镇青山村以北500米处的青山南麓,青山宫即“灵安王庙”,是为道教宫观,始建于北宋
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
历史沿革
惠安青山宫始建于北宋
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
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由官府始建青山灵安王庙。
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宫祀唐五代闽将张悃封“灵惠侯”,赐额“诚应”。
宋景炎年间(1276~1278年),晋封“灵安王”,赐额“敕封灵安王庙”。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大修惠安青山宫。
1982年,成立“青山宫文物古迹维修董事会”。
1983年,重修惠安青山宫前殿并建精舍。
1989年,由旅港侨胞林钰锟独资重修英烈祠。
1990年,由台胞捐资整修和新建宫前石埕及环境。
1992年,由港胞林钰锟独资重修中殿和文昌阁。宫宇依然保持宋代建筑风貌。
2020年4月,惠安青山宫被列为惠安县2020年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火灾高危单位。
建筑格局
惠安青山宫坐北朝南,建筑面积656平方米。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山门、两廊、前殿、后殿。东侧有文昌祠,西侧有英烈祠。前殿面阔、进深各5间,后殿面阔5间,进深4间,两殿皆为抬梁穿斗式混合木构架,硬山屋顶。前殿屋顶双坡急泻比较出名。惠安青山宫内存有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和明成化元年(1465年)重修碑记2方。
主要建筑
主庙青山灵安王庙由官府始建,坐北向南,由前殿、深井、中殿、后殿组成。庙宇高耸,呈台阶级纵深向上发展。
文昌阁并排于主庙东边6米处,内有惠安县第一任知县古石雕塑像。有放生池、中亭阁、正厅,也呈台阶级纵深向上发展。
英烈祠在宫西南6米处,坐西北向东南,正中有“相公爷”(神姓辛、系属张悃爱将)眼观于海峡两岸(相传该祠得穴俗称“日出台穴”,由于建祠塑像者的独造匠心,使该祠成为青山的奇观。农历九月,每当太阳初升时,阳光便映照在祠中的英烈侯上正中;右边有“土地公”;左边有饲马爷公和一匹骏马;再左边有天兵神将。
历史文化
“未有惠安,先有青山”在海内外广泛流传。嘉靖《惠安县志》载:“青山在县南,伪闽时将军张悃尝立寨于此,以御海寇。既殁,乡人庙而祀之,至今不废。”太平兴国拆晋江东16里置县时,首任知县崔知节移古县至今县治址,开基时发现张悃墓,并有小石碣一方,上刻:“太平兴国间,古县移惠安,若逢崔知节,送我上青山。”崔知节除把张悃墓保留在东边房里外,另在青山建座古庙,祀奉张悃。人们把张悃尊为“惠安境主”。宋建炎间(1127~1130年)海寇作乱,神有阴助之功,邑人蔡义可闻奏于朝,赐庙额“诚应”,封为“灵惠侯”;宋景炎元年(1276年)晋封为“灵安王”,赐额“敕封青山灵安王庙”。还有“岳献海邦”“庆安尊妃”“昭顺夫人”和“知机”等牌匾。大多毁于“文革”中,现存的仅是仿制的。
张悃,光州固始县人。唐
光启元年(885年),随王潮、王审知入闽,后任闽将。清·嘉庆《惠安县志·卷28》载:“张悃,五代时天下割据,兵燹叠告,民各鸟兽四散,乡闾不保,悃集民兵训练之,旗鼓严肃,刁斗时巡。青山一带,盗不敢犯,桑麻无恙,鸡犬敉宁。”青山王信仰当始于惠安置县前,五代时期为民间自发崇拜阶段。张悃殁后,乡人即在青山建一小庙祀之。《闽书》:“将军张悃立寨山上,以御海寇,乡人因建庙奉祀。”明·嘉靖《惠安县志》亦载:“青山在县南,闽时将军张悃尝立寨于此,以御海寇。既殁,乡人庙而祀之,至今不废。”此庙当为青山、崇武等地乡人在张悃逝世不久即兴建的小庙。
文物保护
惠安青山宫先后被公布为为惠安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泉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惠安青山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惠安青山宫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东南沿海山霞镇青山村以北500米处的青山南麓。
惠安县内乘坐225路、203路公交车,山腰村、下坑村站下车步行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