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远钟鼓楼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惠远钟鼓楼,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惠远古城中心,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
历史沿革
旧惠远城在今霍城县境内,伊犁河边,城内有十字大街,中间建一座钟鼓楼,大街两侧设巷,林则徐流放伊犁时,住在南大街东侧宽巷子内。由于战争和河水冲侵,旧城逐渐荒废。
清光绪八年(1882年),修建惠远新城,在老城约5千米处。惠远新城的规模、布局效仿旧城做法。新城有东、西、南三面城墙,城有护城河,城墙有瓮城、马面。城内以十字街为中心布置街巷。钟鼓楼在建新城时建造,位于十字街中央。
惠远钟鼓楼曾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1964年、1981年三次进行维修。
2004年,伊犁惠远古城林则徐旅游景区建设项目开始实施,景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投资为1893万元,总建筑面积为3313.9平方米,古城的恢复以惠远钟鼓楼为中心。
建筑格局
惠远钟鼓楼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正对四个城门,钟鼓楼为四层三檐歇山顶的木质结构建筑,总高23.76米。
惠远钟鼓楼第一层为基座层,每边长约22米,外面用青砖镶砌,台上边缘有青砖花墙。基座四面有拱门,门宽各4.10米,内有十字通道,直通四大街,基座顶棚为方木拼铺,绘有八卦图,内壁也用方木、青砖镶砌而成。十字通道的四角,各有一根木柱直达楼顶。南拱门右壁上开一小门,入内可登至基座平台。平台上建有木结构彩楼三层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各层檐面及楼顶全用绿色琉璃瓦覆盖,屋檐下梁柱额枋均绘彩画。在当时,各层檐角悬挂铜铃。基座四面各有一敞开的约4米宽的拱门,里面有十字通道,可直通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左面墙壁上有一敞开小门,入内可到基座的平台,三层木结构彩楼矗立于平台上。
二楼亭榭有一只硕大的木鼓,用手敲击,便发出“咚咚”的浑厚声响。过去,这里置放的大鼓和大钟是为报时之用,城门的昼开夜闭都以此为信号。
三楼亭榭是钟鼓楼的最顶层。亭檐的尽头有墨绿色的仙人走兽装饰,各层檐面和亭顶都覆盖着鲜绿的琉璃瓦。
文物遗存
惠远钟鼓楼楼顶正脊四端各有大呁,中有宝瓶和铁戟,戗脊尽端均有仙人走兽装饰,瓦陇出檐装有勾头滴水。屋檐下梁柱额枋均绘彩画。基座顶棚中心绘有八卦图,基座内的右面墙壁上斜倚有三块石碑,最前的是一小石碑,其上雕刻着两条龙。中间的石碑上清晰可辨雕刻了“圣旨”二字,从右往左竖排着圣旨正文。
历史文化
惠远古城
惠远古城是新疆通往中亚的重要通道,清乾隆皇帝为了加强在伊犁地区的治理,在此设伊犁将军,建惠远城,并陆续在其周围建起八座卫星城,统称为“伊犁九城”。现保存较好的是被称为“伊犁九城”之首的惠远城。这里曾被誉为“小北京”,是新疆当时最大的城市。伊犁将军府统辖着新疆广袤辽阔的疆土。
相关人物
惠远老城内有规模宏大的将军府、参赞大臣衙署、领队大臣衙署、理事同知和抚民同知衙署等。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皇帝设立“总统伊犁等处将军”开始,至大清王朝结束,历史上共有42人、60人次担任伊犁将军之职。林则徐曾在这里居住了两年零一个月。他记载了锡云亭家的芍药花园:“四周青翠,白杨环抱,园内遍植各色芍药千株。”洪亮吉对关帝庙后面的池塘颇感兴趣,常去观赏游玩,他写道:“池中积蒲盈顷,游鱼百尾,蛙声闻之。”当年林则徐时常登上钟鼓楼,但林则徐登上的钟鼓楼是伊犁河边惠远老城里的钟鼓楼。他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被谪贬到伊犁,当年他就住在惠远老城钟鼓楼南面巷子里一家安静的民宅里,生活了两年多。
文物价值
惠远钟鼓楼是新疆仅存的一座有较远历史的传统高层木质结构建筑。它见证了百年来伊犁大地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每一段历史,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波澜壮阔的历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建筑研究价值。
保护措施
2013年3月5日,惠远钟鼓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惠远钟鼓楼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惠远古城中心。
交通信息
自驾: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惠远钟鼓楼,路程约9.1千米,用时约15分钟。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11 16:2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