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通货膨胀是在一定条件下 (如垄断) 通货膨胀取得一种自动推进势头或倾向,商品和劳务价值循环追逐,交替上升,形成了非正式的指数化。简而言之,就是具有 “惯性因素” 的通货膨胀。本世纪80年代上半期一些巴西经济学家提出了惯性
通货膨胀论。
该理论的基本要点是: ①吸收拉美经委会一贯坚持的结构主义观点,即 “供给瓶颈” 造成局部性价格上涨,局部性价格上涨又往往会对总体价格上涨产生影响。②通货膨胀原因分为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大类: 一类是加速性因素,即正统通货膨胀理论中的供求冲击; 另一类是持久性因素,即通货膨胀一旦形成之后所取得的一种自动推进势头或倾向,故称之为 “惯性因素”。③巴西等拉美国家的通货膨胀属于惯性通货膨胀。④惯性因素是由社会各阶层间收入分配冲突造成的。所谓各阶层间的收入分配冲突是指,在通货膨胀已经出现的条件下,社会各阶层总是力图保持和提高自己在总收入中获取的份额,从而争相利用提价手段,如果某一方面停止涨价,其在总收入中获胜的份额就要相应降低。一些经济学者以 “惯性通货膨胀论”为依据,制定了所谓反传统的通货膨胀治理方案——“克鲁扎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