惴惴不安,是汉语的一则
成语,源自《
诗经·
秦风·黄鸟》。
成语出处
《诗经·秦风·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后人据此提炼出“惴惴不安”这则成语。
成语典故
春秋时,
秦穆公广泛罗致人才,任用
百里奚、
蹇叔、
由余等谋臣,
孟明、白乙、公孙枝为武将,在一大批贤才的辅佐下,攻灭了邻近十二个小国,称霸西戎。
到了穆公晚年,百里奚等贤臣相继去世,大将孟明向穆公推荐了大夫子车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针虎,说他们人才出众,文武双全,被国人称为“三良”。穆公听了,立即把奄息等三人召来,交谈之后,觉得他们确实学识渊博,精于治国之道,便把他们三人全都封作大夫。
从此,秦穆公经常把他们兄弟三人召进宫中,询问国政。三兄弟侃侃而谈,提出各种富国强兵之策。穆公对他们言听计从,君臣关系十分融洽。
有一天,秦穆公在内殿宴请子车氏三兄弟,酒过三巡,他略带醉意地说:“寡人与尔等三兄弟情投意合,十分相得,但愿我们能生同此乐,死同此哀。”子车氏兄弟受宠若惊,马上离席谢恩,说:“我等兄弟蒙大王如此厚恩,无以为报,一定生死相从。”
不料刚过了一年,穆公就不幸病逝。他临死时,给继位的
秦康公留下遗嘱,要子车氏三兄弟实现“生死相随”的诺言。秦康公把奄息等三兄弟召来,向他们宣布穆公的遗言,征询他们的意见。奄息等三兄弟都表示愿意以身相殉。于是,在秦穆公下葬的时候,奄息等三兄弟也同时被活埋在秦穆公的墓中。
对子车氏三兄弟的不幸遭遇,秦国人民深表同情和痛惜,对他们三个人中的每一个,人们都愿意用一百个人的生命去赎取,为了表示对这三个良臣的惋惜,对暴君的憎恨,秦人作了《黄鸟》这首挽歌。这首歌的大意如下:
黄雀叫叽叽,在酸枣树上歇息。谁跟穆公去了?子车家的奄息。说起这位奄息,一人能与百人匹敌。走近了墓穴,忍不住浑身战栗。苍天啊苍天!为什么让好人统统死去?如果允许赎他的命,我们愿意以百换一。
黄雀叫叽叽,飞来桑树上歇息,谁跟穆公去了?子车家的仲行。说起这位仲行,百人莫敌。走近了墓穴,忍不住浑身战栗。苍天何苍天!为什么让好人统统死去?如果允许赎他的命,我们愿意以百换一。
黄雀叫叽叽,飞到牡荆树上歇息。谁跟穆公去了?子车家的针虎。说起这位针虎,以一当百不含糊。走近了墓穴,忍不住浑身战栗。苍天啊苍天!为什么让好人统统死去?如果允许赎他的命,我们愿意以百换一。
成语寓意
这个典故谴责了独夫的残暴,颂扬了善良的美德。同时也表明,到了秦穆公的时代,人们已清醒地认识到人殉制度是一种极不人道的残暴行为,表现了在奴隶制与封建制交替的时代,人们朦胧的“人权意识”。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惴惴不安用于形容因害怕或担心而不安。这则成语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运用示例
明末清初·
褚人获《
隋唐演义》第七二回:“中宗在均州闻之,心中惴惴不安,仰天而祝。”
现代·
欧阳山《
苦斗》六七:“大家都认为这是震南村第一个大灾难,愁眉苦脸,惴惴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