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老子:做个红尘中的明白人》是关于介绍道家思想的通俗读物。《老子》不仅是治国者的案头必备读物,也是社会各阶层人士立身处世的智慧心法。它对社会、人生、宇宙等方面的精深见解,使它的影响遍及社会、文化、政治、经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权谋、外交、人生修养、立身处世等方方面面,人们从各个方面去探究《老子》,几乎都能从“微言”中发现“大义”。 《感悟老子:做个红尘中的明白人》分为大邦下流——天下太平的不二法门;兵者不祥——有国有家者的清规戒律等内容。
内容简介
《感悟老子:做个红尘中的明白人》是关于介绍道家思想的通俗读物。老子及其所代表的道家学派是我国思想史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而道家思想更是中国哲学发生、发展的一面镜子。老子思想不但博大精深,堪为百家思想之源,而且能与时俱进。2500多年以来,它不但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显得落伍、不合时宜,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哲理的光辉和恒久的生命力却更加引人注目。
图书目录
第一章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生我养我,做人岂能忘根本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第二章知强守弱——伟大的柔性生存法则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知其雄,守其雌
知其白,守其黑
知其荣,守其辱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第三章贵贱相依——王者无敌的柔性智慧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侯王自称孤寡不谷
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
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不自见,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长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五章大邦下流——天下太平的不二法门
大邦者下流
执大象,天下往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示人
第六章慈俭为本——为政治国的亘古铁律
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第七章兵者不祥——有国有家者的清规戒律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祸莫大于轻敌
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善为士者不武
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与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第八章厚德载物——海纳百川的包容胸怀
上善若水,上德不德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长而不宰,功成不居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天之道,利而不害
人之道,为而不争
第九章和光同尘——不露锋芒的韬晦智慧
太上,不知有之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我,愚人之心也哉
相去几何,善之与恶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十章图难于易——成就大事的成功心法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第十一章取舍有道——善待财富的柔性智慧
少则得,多则惑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第十二章微妙玄通——做个红尘中的明白人
不出户,知天下
善为士者,微妙玄通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居善地,心善渊
与善仁,言善信
动善时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第十三章无以生为——活到天年的养生智慧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
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十四章小国寡民——人类最理想的生活状态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序言
老子及其所代表的道家学派是我国思想史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而道家思想更是中国哲学发生、发展的一面镜子。
在中国传统思想体系中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并没有一套独立、完整的哲学体系作为其理论依据。它的思想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道家,比如在对治国理论的描述上,儒家的“仁治”思想和道家的“无为而治”就非常相似。不独儒家受道家影响,很多思想流派都与道家有很深的渊源:兵家的“慎战”可以看做是老子“兵者不祥”思想的变体;墨家”兼爱”“非攻”的主张与老子“慈”“俭”及“不争”思想一脉相承;法家的“依法治国”“惩恶劝善”,明显是以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道无亲,唯与善人”为理论依据的;名家的名实之争,,可追溯于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纵横家的心理揣摩,不过是老子“圣人无常心,常以百姓为心”的延伸而已;农家的重农思想,主张君主与民同耕,这与老子的“虚其心、实其睃”“太上,不知有之”并无二致……如果说《易经》是中国文化的活水源头,那么《老子》就是中国思想的活水源头。
老子思想不但博大精深,堪为百家思想之源,而且能与时俱进。2500多年以来,它不但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显得落伍、不合时宜,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哲理的光辉和恒久的生命力却更加弓1人注目。历朝历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社会各色人等,深研熟读《老子》者不可胜数。治国者用它,能正本清源,开启太平,造就盛世繁荣的局面,比如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太康盛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无一不是本着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实施“与民休养生息”的结果。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外交策略上奉行的韬光养晦、沉着应付、随机应变、绝不当头等方针和策略,也正是对老子“无为不争”这一智慧学说的成功运用和创造性发展;这为我国赢得了广阔的国际活动空间。当然,老子的智慧是多方面的,它不仅是治国者的案头必备读物,也是社会各阶层人士立身处世的智慧心法。它对社会、人生、宇宙等方面的精深见解,使它的影响遍及社会、文化、政治、经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权谋、外交、人生修养、立身处世等方方面面,人们从各个方面去探究《老子》,几乎都能从“微言”中发现“大义”。因而2000多年来,研究老子的著作层出不穷,仅流传于世的著作就达5000多种,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事实上,老子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文化的层面,成为民族思想性格中的一种潜意识,深入骨髓,并成为生养我们的这片土地上不可或缺的一种养分。2000多年来,即使没有读过书,不知道老子是何许人的人,他们也在自觉不自觉地受着老子思想的影响,并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老子思想做人处世,形成“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现象。比如,我们走在大街上,不时会听到商贩们这样的叫卖声:“盯着走,看着来,跳楼大甩卖,不挣钱,赔本卖,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这是什么?这是运用老子的“不争”思想,赔本是假,那只是手段,挣钱才是硬道理,他们故意摆出一副不与顾客争利的姿态,让购客乐于掏钱购买,薄利多销,积小得为大利,并让那些卖高价的竞争对手滞销,这就是“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难怪一代文学大师鲁迅会如此评价道:中国人恨和尚、恨尼姑,不恨道士,懂得了道家就懂得了中国的一半。此言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