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竹
禾本科簕竹属植物
孝顺竹(Bambusa multiplex (Lour.) Raeusch. ex Schult. & Schult. f.)是禾本科簕竹属植物,竿高4-7米,直径1.5-2.5厘米,尾梢近直或略弯,下部挺直,绿色。竿箨幼时薄被白蜡粉,箨耳极微小以至不明显,箨舌高1-1.5毫米,箨片直立,易脱落。末级小枝具5-12叶;叶鞘无毛,纵肋稍隆起,叶耳肾形,叶舌圆拱形。假小穗单生或以数枝簇生于花枝各节,并在基部托有鞘状苞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具芽苞片通常1或2片,卵形至狭卵形,先端钝或急尖;小穗含小花(3)5-13朵,中间小花为两性;鳞被中两侧的2片呈半卵形;花丝长8-10毫米,花药紫色,先端具一簇白色画笔状毛;子房卵球形,长约1毫米,长5毫米,羽毛状。成熟颖果未见。
形态特征
竿高4-7米,直径1.5-2.5厘米,尾梢近直或略弯,下部挺直,绿色;节间长30-50厘米,幼时薄被白蜡粉,并于上半部被棕色至暗棕色小刺毛,后者在近节以下部分尤其较为密集,老时则光滑无毛,竿壁稍薄;节处稍隆起,无毛;分枝自竿基部第二或第三节即开始,数枝乃至多枝簇生,主枝稍较粗长。
竿箨幼时薄被白蜡粉,早落;箨鞘呈梯形,背面无毛,先端稍向外缘一侧倾斜,呈不对称的拱形;箨耳极微小以至不明显,边缘有少许繸毛;箨舌高1-1.5毫米,边缘呈不规则的短齿裂;箨片直立,易脱落,狭三角形,背面散生暗棕色脱落性小刺毛,腹面粗糙,先端渐尖,基部宽度约与箨鞘先端近相等。末级小枝具5-12叶;叶鞘无毛,纵肋稍隆起,背部具脊;叶耳肾形,边缘具波曲状细长繸毛;叶舌圆拱形,高0.5毫米,边缘微齿裂;叶片线形,长5-16厘米,宽7-16毫米,上表面无毛,下表面粉绿而密被短柔毛,先端渐尖具粗糙细尖头,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
假小穗单生或以数枝簇生于花枝各节,并在基部托有鞘状苞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3-6厘米;先出叶长3.5毫米,具2脊,脊上被短纤毛;具芽苞片通常1或2片,卵形至狭卵形,长4-7.5毫米,无毛,具9-13脉,先端钝或急尖;小穗含小花(3)5-13朵,中间小花为两性;小穗轴节间形扁,长4-4.5毫米,无毛;颖不存在;外稃两侧稍不对称,长圆状披针形,长18毫米,无毛,具19-21脉,先端急尖;内稃线形,长14-16毫米,具2脊,脊上被短纤毛,脊间6脉,脊外有一边具4脉,另一边具3脉,先端两侧各伸出1被毛的细长尖头,顶端近截平而边缘被短纤毛;鳞被中两侧的2片呈半卵形,长2.5-3毫米,后方的1片细长披针形,长3-5毫米,边缘无毛;花丝长8-10毫米,花药紫色,长6毫米,先端具一簇白色画笔状毛;子房卵球形,长约1毫米,顶端增粗而被短硬毛,基部具一长约1毫米的子房柄,柱头3或其数目有变化,直接从子房顶端伸出,长5毫米,羽毛状。成熟颖果未见。
主要变种
生长环境
不耐寒,喜光耐半阴,生长快,耐修剪。喜温暖湿润气候,喜通风良好环境,宜疏松、排水好肥土。
分布范围
原产于中国、东南亚及日本;中国华南、西南直至长江流域各地都有分布。是丛生竹类中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竹种之一,可以引种北移。
栽培技术
一般采用母竹移栽法,种植最宜在3月间,选择生长健壮、大小适中、无病虫害、秆茎芽眼肥大、须根发达的1、2年生的母竹。挖掘时,要连蔸带土3-5秆为一丛挖起。母竹留枝2-3盘,其余截去,及时种植,否则应放在阴凉避风处浇水保湿,远距离运输应妥善包装,防止损伤根眼及振荡宿土。由于孝顺竹地下茎节间短缩,向外延伸慢,栽植密度应比散生竹要大,栽前穴底先填细土施腐熟的厩肥,与表土拌匀,将母竹放下,分层盖土压实,务使鞭根与土壤密接、,浇定根水,覆土比母竹原着土略深2-3厘米。也可移蔸栽植,即削去竹秆,只栽竹蔸。
主要价值
观赏:竹秆青绿,叶密集下垂,姿态婆娑秀丽,在中国长江以南多栽培于庭园供观赏,或种植宅旁作缘篱用,也常在湖边、河岸栽植。孝顺竹叶片数目甚多,排成羽毛状,枝顶端弯曲,是观赏竹类,常见于寺庙庭园间。
经济:秆材柔韧,纤维长度在2.5毫米以上,为优良的造纸原料,可代绳索拥扎脚手架。用秆所削刮成的竹绒是填塞木船缝隙的最佳材料。
药用:竹叶供药用,有解热、清凉和治疗流鼻血之效。
参考资料
孝顺竹.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7:00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