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佛教用语。称佛、菩萨爱护众生,给予欢乐叫“慈”(与乐);怜悯众生,拔除苦难叫“悲”(拔苦)。《大智度论》卷二十七:“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
大乘佛教的重视
大乘佛教以此作为异于小乘,进入世间“普度众生”的重要依据,所以有“慈悲是佛教之根本”的说法。隋智顗在《法界次第初门》中论述“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时说:“四禅但是自证禅定功德,而未有利他之功。故乐大功德者,当怜愍一切众生,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定。”
三种慈悲的区分
佛教中关于慈悲有所分类,《大智度论》中记载有三种慈悲:
1、“众生缘慈悲”,为小悲,指对众生的慈悲,此为凡夫的慈悲;
2、“法缘慈悲”,为中悲,觉悟到诸法无我之理所起的慈悲,此为声闻、缘觉及初地以上菩萨的慈悲;
3、“无缘慈悲”,为大慈悲,离一切差别,心无所缘,此为佛的慈悲。统称三缘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