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氏塔,又名慈氏寺塔,位于湖南省
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南路西侧宝塔巷。现存塔为宋淳祐年间(1241~1252年)重修。
历史沿革
唐显庆三年(658年)曾在此建有佛楼(世称“南屠”或“南楼”)。
后梁乾化四年(914年),在南楼故址修有一座木质宝塔“一字关”塔,此即为慈氏塔的前身, 该塔毁于北宋熙宁年间的一场大火。
宋淳祐年间(1241~1252年),重修慈氏塔,现存至今。
建筑格局
慈氏塔塔身高为34.58米,占地面积46平方米,七级八方实心,为仿木结构的楼阁式砖塔。
除塔基由浑厚坚实的五层花岗石铺砌外,其余均用青砖砌筑,而胶结料采用的是黄砂泥浆。塔身底层较高,往上逐层低矮,面阔层层内收,形成柔和的收分线条。层檐间用叠涩法,在挑出的青砖上贴以青瓦,再用砂浆堆塑莲花图案,线条圆润优美。第一层原有东西相通的塔门,清康熙大修时为加固塔身而封闭,自二层以上,每层四向各砌佛龛一个,内置精雕细刻的佛像一尊。第二层平座座顶突出塔身约30厘米,转角处砌有倚柱。其他各层的做法,均与第二层相同,只有在第七层的平座上,设有栏杆和望柱,各层高翘的檐角上皆挂有铜风铃。
塔顶作八角攒尖式,顶上立铁刹,由覆钵、相轮、宝盖、圆光等构件组成,相轮底座由八根铁链通过扁铁连接直贯塔基。
铁制的塔刹,用六条铁链直贯塔檐固定。每层檐口下部砖砌挑檐,上部一层为仰莲瓣造型檐口,雕刻精美。每层檐角嵌有石雕翘檐,并挂有铁制风铃,微风吹来,叮咚作响。铁制塔刹由覆钵﹑相轮、宝盖组成,据说重达两吨,体现着宋代建筑的艺术风格。
历史文化
现存慈氏塔,为南宋荆湖安抚制置使兼知岳州的孟珙所修。孟珙,湖北枣阳人,少年从军,累立战功,立志三十年收复中原。孟珙虽行武出身,但深研《易经》,精通佛学,还自号无庵居士。
慈氏塔的修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据光绪《巴陵县志》记载:唐朝开元年间(713-714),西域有个叫妙吉祥的佛教徒来到岳阳,对父老们说,西方有一条孽龙窜到这一带,日久将兴风作浪,危害百姓,必须建塔镇压之。据说城内有一寡妇慈氏,以慈悲为怀,捐钱建造了这座宝塔,所以叫慈氏塔。但根据考证:所谓“慈氏”,并不是指某寡妇,而是指佛教中的弥勒佛。佛以慈悲为本,弥勒即梵文“慈氏”的意思,故称慈氏塔。慈氏寺供奉的就是弥勒佛。
民间相传,始建塔时,用费不敷,有寡妇慈氏倾家相助,因得成功。为纪念此事,塔成之后称之为慈氏塔。
文物价值
慈氏塔建筑精美,高拔挺秀,表现出朴素浑厚的风格,是湖南现存最早的砖塔之一。距今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对研究古代佛塔建筑有重要作用。
文物保护
1956年,慈氏塔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慈氏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慈氏塔位于湖南省
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南路西侧宝塔巷。
岳阳市内乘2路、9路公共汽车可直达
岳阳楼。游湖的游览船每年3至11月间开行,在
岳阳楼码头上船。市内还有出租车供旅客租用。出租车公司在巴陵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