慨慨
词语
慨慨是汉语词汇,解释为感叹貌;慷慨激昂貌,出处是《楚辞·刘向》。
词语解释
(1).感叹貌。《楚辞·刘向<九叹·远逝>》:“情慨慨而长怀兮,信上皇而质正。” 王逸 注:“慨慨,叹貌也。” 清 王亹 《次柴桑乞食和杜于皇》:“慨慨写所寄,诧叹曼声贻。”
(2).慷慨激昂貌。 晋 潘岳 《马汧督诔》:“慨慨 马生 ,琅琅高致,发愤囹圄,没而犹眡。” 清 黄宗羲 《陕西巡抚右副都御史元若高公墓志铭》:“慨慨 高公 ,解带指挥,五百血战,羸卒半理。”
单字解释
慨〈形〉
(1)形声:从心,既声。本义:不得志而愤激
(2)同本义 [indignant;vehement]
慨,忼慨壮士不得志也。――《说文》
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3)又如:愤慨;慨切(愤激而恳切);慨爽(慷慨爽朗);慨慷(情绪激昂)
(4)疲惫的样子 [tired]
慨焉如不及,其反而息。――《礼记·檀弓下》。注:“慨,惫貌。”
(5)通“概”
“慨、概——按现代汉语,前一个慨为感慨的慨,后一个概为大概、概括的概。若从表面上理解,两字难以通假。但若追根溯源,从本探讨,古书中两字可以通假。因它们原是音义同源而相生的字。本来慨是壮士不得志、忧慨激昂之义。概或作槩,是扢(古没切)用以平斗斛,一为形容词,一为名词。《汉书·季布传》:‘感概而自杀。’不用慨而用概。不知者以为是错字或误笔,其实二者是音同形近,义亦相通,可以假借。它们怎样相通?慨是壮士不得志,有愤恨不平之义。概为量米斗斛的器,可用以平之。不平和求平,相反适相成,矛盾统一,形成一个整体。加以音同形近,自然义亦相通,可以假借。”(引自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黄现璠学术论文选》第467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参考资料
慨慨.在线汉语字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4 19:48
目录
概述
词语解释
单字解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