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维达尔
美国作家
戈尔·维达尔(1925年10月3日一2012年7月31日),美国作家,出身于纽约州西点显赫的政治家庭,涉笔小说、剧本、政论等多种题材,不拘一格,以讽刺幽默见长。其最畅销作品为《迈拉·布雷肯里奇》(1968,1970年拍为电影),这部关于好莱坞易性癖的小说使其名字家喻户晓。另写有讽刺剧《访以小行星》(1957)和《最好的人》(1960,1964拍为电影),历史小说《伯尔》(1973)、《1876年》(1976)《林肯》(1984)、《帝国》(1987)和《好莱坞》(1990)等。曾两次竞选国会议员,未能成功。
生平
戈尔·维达尔(goer vidal,1925-2012)是一个写了25部小说,超过200篇文章,6部戏剧,和他自己都数不清写了多少的电视、电影剧本的作家。同时,也是一名“破坏分子”,自二战之后的六十多年时间里,他一直在犀利地批判美国政治。如一位英国批评家所说:“维达尔像一只温文尔雅的食肉鸟, 盘旋于落败社会的上空,那种遗憾、宽慰和愤怒的完美结合是他个人的独特风格。”
维达尔是一个小说家,剧作家,散文家,并且用了从二战结束到21世纪初的60年的职业生涯来挑战世界。除了一个主要关于美国历史的序列七部小说,和像玛拉·布雷肯里奇和德卢斯的讽刺小说之外,他还写了几十个电视剧,电影剧本,甚至三个用假名写的神秘小说。在1962年到2001年,他还创作并发表了超过100篇散文。作为一个整体,这些看似不同的工作有着神秘的统一性,就是表现出对世界政治轻松的口吻,以及睿智的文风,还有作为作者的自信。维达尔对于美国文学的态度也许可以追寻到亨利詹姆斯所写的复杂的美国社会和欧洲上流层的风雅的问题,还有戏剧作家及评论家的鼻祖马克吐温。
早年
维达尔生于1925年,他的家庭有复杂的政治与社会关系。他的父亲,尤金·路德·维达尔在1933年至1937年间在罗斯福政府的管理层中任Director of Air Commerce一职。他的外公也叫戈尔,曾是俄克拉哈马州的参议院议员,在数十年中作为一个民主党党员在民主党政治活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戈尔·维德尔十岁的时候,他的妈妈,妮娜·戈尔·维德尔,与他的父亲离婚了。那时是1935年。接着她的母亲嫁给了一个名叫修·奥金克洛斯的富有的金融家。但这个金融家反过来与妮娜离婚而娶了杰奎琳·肯尼迪的母亲。这样维德尔与肯尼迪家族的联系就约翰·肯尼迪总统的职位下坚固起来。
1943年的时候,戈尔·维德尔从位于新汉普郡的菲利普斯·艾克赛特学院毕业,并加入美国陆军预备队。在弗吉尼亚军事学院进过了简短的训练时期后,他在陆军运输军队成为了一名军官并被派到阿留申群岛。他在谢诺斯基湾与荷兰港之间的行军的过程中,写下了其早期的小说--《风暴》。由于患有严重的冻疮和关节炎,他回到美国并在军事医院里受到治疗。在哪里,他完成了这部小说。在此种惜墨如金的简约风格中,《风暴》反映出维德尔对于海明威及斯蒂芬·克莱恩的阅读。对于一个仅仅二十出头的作家来说,这部作品是个巨大的成就。这一点真是如此而且将维达尔推上了战后青年小说家的舞台,成为诺曼·梅勒、约翰·霍恩·彭斯、杜鲁门·卡博特等人中的一员
战后年代
虽然出身贵族,但是维达尔并不富裕,于是他搬至危地马拉州(那儿的生活便宜些)。在那儿,他作为一个朋友借居于阿内斯·尼恩处。而在那段时期,阿内斯在日记中写过维达尔(声称维达尔与其有过恋爱关系 译者注)。从任何程度上来说,维达尔在战后时期是很高产的,在1946年到1954年他连续出版了8部小说。这些小说中包括《城市与中柱》、《巴黎判决》、《弥赛亚》。(弥赛亚即耶稣之意 译者注)《城市与中柱》因其超出其美学价值的原因而出名。这本书里在美国小说史上首次毫无遮掩地描写了同性恋。1948年维达尔也由此承担了将男同性恋呈现于广大读者前的后果。实际上,他接下来的5本小说都被主流出版社拒绝出版。在这些小说中最好的是《弥赛亚》。这是一部预言性质小说,小说中有对传记日记式的现代主义技术的灵巧运用。这种形式在维达尔随后的小说中也得到良好的发挥。
在欧洲与他的朋友田纳西·威廉姆斯一起旅游之后,他与自己的伙伴霍华德·奥斯丁(维达尔长期伴侣 ,男性。维达尔是双性恋。 译者注)一同暂居于哈德逊河边一栋名叫艾奇沃特的公寓里。在当时占据他时间的计划中,有《巴黎审判》一书。这本书是他早期最引人注意的小说之一。从这本书里可以看到亨利·詹姆斯的灵魂从字里行间散发出来,尽管这个风格与之后的维达尔一致----冷淡的诙谐,深刻的反讽。
为舞台与银幕写作
由于维达尔在《城市与中柱》之后的五部小说没有收入足够的钱,怀着对写作的忠贞,维达尔决心使他自己不再受到经济问题困扰。他像埃德加·博克斯一样写作,出版了三本推理小说:《五号位死亡》、《睡前死亡》和《死亡喜欢火热》。尽管这三本书里作者凭借其可接受的嗜好让传统的推理小说的写作方式出丑,但这些书仍旧没有解决作者的财政危机。于是他向他之前的福克纳与菲茨杰拉德一样,转而从事剧本创作。维达尔自然去了新兴的电视传媒,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他创作了成打的剧本,这段时期也是电视的黄金时期。或许他最好的电视原创剧本是《拜访小行星》。这部剧于1955年5月8日上映,随后在百老汇被改编成盛装舞台剧。这部舞台剧在1957年首演,并最终演出了338场,受到了观众良好的评价。这幕剧让人想起奥斯卡·王尔德与乔治·伯纳德·肖的反复无常与尖刻的讽刺,尽管它是从维达尔与众不同的语言中传达出来。这部剧渗入了那个时代的话语与特定的文化戏剧表演,成为了少数的那个时代的精品之一
银幕写作是可获利的,维达尔在过去的五十年中对此投入了相当一部分精力。他早期的获得赞誉的作品包括《之子于归》、《控诉》、《突然,去年夏日》。他也在《宾虚》的剧本上投入精力并指导了一些其他的影视剧本。出人意料的是,他也在一些电影中出演了角色,包括《天生赢家》,他在这部电影中扮演了一个累坏的美国政治家,他演得很好!
戏弄于政治
维达尔在政治界外观察了很长时间,但这并不能令他满足。寄望于成为一个更主动的角色,他于1960年作为自由民主党党员在纽约高等共和第29街区竞选国会议员。在他的公开演讲中,他支持了很多有争议的想法,这里面包括对中国共产党政权的承认,缩减五角大楼开支(即 缩减军费)、对教育投入更多的政府资金。由于当时他所在的竞选地有保守的传统,更一般的原因是在那个时候观念要保守些,他竞选失利了。尽管他在他的街区赢的票数比约翰·肯尼迪还要多(肯尼迪是此次选举之后的总统 译者注)。(1982年时,他突发奇想,他参加了额加州民主党党首的竞选,令大多数人吃惊的是,他仅次于杰瑞·布朗拿到了第二,而杰瑞布朗在当地是很有名的政治家)
在1960年竞选政府职员失败后,维达尔再一次把自己的注意放在了他的小说上。早年去意大利时,他在那儿停留过,尽管其中有很多回美国的间隔。在罗马,关于美国学术的资料是很丰富的且很有用。在那儿他开始了《朱利安》的写作。这是第一部显出他作为作家的成熟与个人独特风格的作品。在《朱利安》中,维达尔写了很多关于古罗马政府的事,就像他在写美国历史的时候一样。可能正是因为这种对政府的描写使得读者们对他的评价很高。
著作
文章(不包括小说)
Rocking the Boat (1963)
Reflections Upon a Sinking Ship (1969)
Sex, Death and Money (1969) (paperback compilation)
Homage to Daniel Shays (1972)
Matters of Fact and of Fiction (1977)
Views from a Window Co-Editor (1981)
The Second American Revolution (1982)
Armageddon? (1987) (UK only)
At Home (1988)
A View From The Diner's Club (1991) (UK only)
Screening History (1992) ISBN 0-233-98803-3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American Empire (1992)
United States: essays 1952–1992 (1993)
Palimpsest: a memoir (1995)
Virgin Islands (1997) (UK only)
The American Presidency (1998)
Sexually Speaking: Collected Sex Writings (1999)
The Last Empire: essays 1992–2000 (2001)
Perpetual War for Perpetual Peace or How We Came To Be So Hated, Thunder's Mouth Press, 2002, (2002)
Dreaming War: Blood for Oil and the Cheney-Bush Junta, Thunder's Mouth Press, (2002)
Inventing a Nation: Washington, Adams, Jefferson (2003)
Imperial America: Reflections o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nesia (2004)
Point to Point Navigation : A Memoir (2006)
The Selected Essays of Gore Vidal (2008)
Gore Vidal: Snapshots in History's Glare (2009)
舞台剧
Visit to a Small Planet (1957) ISBN 0-8222-1211-0
The Best Man (1960)
On the March to the Sea (1960–1961, 2004)
Romulus (adapted from Friedrich Dürrenmatt's 1950 play Romulus der Große) (1962)
Weekend (1968)
Drawing Room Comedy (1970)
An Evening with Richard Nixon (1970) ISBN 0-394-71869-0
On the March to the Sea (2005)
小说
Williwaw (1946) ISBN 0-226-85585-6
In a Yellow Wood (1947)
《城市与梁柱》(The City and the Pillar 1948) ISBN 1-4000-3037-4
The Season of Comfort (1949) ISBN 0-233-98971-4
A Search for the King (1950) ISBN 0-345-25455-4
The Judgment of Paris (1952) ISBN 0-345-33458-2
Messiah (1954) ISBN 0-14-118039-0
A Thirsty Evil (1956) (short stories)
Julian (1964) ISBN 0-375-72706-X
Washington, D.C. (1967) ISBN 0-316-90257-8
Myra Breckinridge (1968) ISBN 112 5979 488
Two Sisters (1970) ISBN 0-434-82958-7
Burr (1973) ISBN 0-375-70873-1
Myron (1974) ISBN 0-586-04300-4
1876 (1976) ISBN 0-375-70872-3
Kalki (1978) ISBN 0-14-118037-4
Creation (1981) ISBN 0-349-10475-1
Duluth (1983) ISBN 0-394-52738-0
Lincoln (1984) ISBN 0-375-70876-6
Empire (1987) ISBN 0-375-70874-X
Hollywood (1990) ISBN 0-375-70875-8
Live from Golgotha: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Gore Vidal (1992) ISBN 0-14-023119-6
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1998) ISBN 0-375-50121-5
The Golden Age (2000) ISBN 0-375-72481-8
Clouds and Eclipses: The Collected Short Stories (2006) (short stories, this is the same collection as A Thirsty Evil (1956), with one previously unpublished short story – Clouds and Eclipses – added)
影视剧本
Climax!: Dr. Jekyll & Mr. Hyde (1954) (TV adaptation)
The Catered Affair (1956)
I Accuse! (1958)
The Scapegoat (1959)
《宾虚》 (Ben Hur,1959) (uncredited)
Suddenly, Last Summer (1959)
The Best Man (1964)
Is Paris Burning? (1966)
Last of the Mobile Hot Shots (1970)
Caligula (1979)
Dress Gray (1986)
The Sicilian (1987) (uncredited)
Billy the Kid (1989)
Dimenticare Palermo (1989)
以笔名发表的作品
A Star's Progress (aka Cry Shame!) (1950) as Katherine Everard
Thieves Fall Out (1953) as Cameron Kay
Death Before Bedtime (1953) as Edgar Box
Death in the Fifth Position (1952) as Edgar Box
Death Likes It Hot (1954) as Edgar Box
影视客串及嘉宾
Gore Vidal: The Man Who Said No (1983 documentary film)
Bob Roberts – as Senator Brickley Paiste (1992 film)
With Honors – Plays the pessimistic and right-wing Prof. Pitkannan (1994 film)
Gattaca – Plays Director Josef in science-fiction film (1997)
The Education of Gore Vidal (2003) Documentary by Deborah Dickson, aired in the US on PBS
Thinking XXX (2004 documentary)
Da Ali G Show (2004 TV)
Why We Fight (2005 film)
《深入深喉》(en:Inside Deep Throat,2005)
One Bright Shining Moment (2005 film)
Trailer for a Remake of Gore Vidal's Caligula (2005 spoof trailer)
Foreign Correspondent – with former NSW premier Bob Carr
The U.S. Versus John Lennon (2006 film)
Hollywood Bowl, Los Angeles Philharmonic Orchestra concert, August 2, 2007 – Narrated Aaron Copland's Lincoln Portrait (conducted by Michael Tilson Thomas) from a wheelchair.
The Henry Rollins Show (2007 TV)
Alex Jones radio show (2006)
Terrorstorm: Final Cut Special Edition (2007)
Lateline – ABC Television Australia Interview (May 2, 2008)
The South Bank Show (May 18, 2008)
Hardtalk – BBC News (May 22, 2008)
The Andrew Marr Show (May 25, 2008)
The US is not a republic anymore (June, 2008)
Zero: An Investigation Into 9/11 (June, 2008)
Interview on the BBC's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 Coverage with David Dimbleby (04/11/08)
《与标马艾的实时》 (April 10, 2009)
Shrink (2009 film)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13:29
目录
概述
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