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卒伤春》这首诗开头写的是长期戍守边塞的士卒,在春天到来的时候,萌生思乡的情感。后面又用了六句诗来继续渲染边塞士兵的凄凉心境和对温暖、对故乡、对和平的热切向往。“萧条”以下六句意谓人从南来,此柳枝亦向南,似有同乡的情谊,因此,柳枝亦带有依依的感情,给予人攀折枝条以寄离情。而到了夜晚,晚风中含着无数的沙尘,看着与故乡同样的明月,思乡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于是“夜泪啼乡月”。末两句对那些以无数士卒的生命换取自己的功业的将军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有了这些铺垫,当读到“凌烟阁上人,未必皆忠烈”时,对作者怨愤之情就会有深切的体会。这首诗写的是经过无数场残酷战争,士兵有一身的伤痕——“赤肉痛金疮”,而那些将领却成了卫霍那样的大功臣。
(832-?)唐代诗人。字子漪,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公元861年(咸通二年)登进士第,曾奔走于陕西、河南、江苏、浙江和北方边塞等地,一生郁郁不得其志,沉沦下僚,官终泗州判官。与
刘驾、
曹邺等皆不满于当时诗坛拘守声律、轻浮华艳的绮靡诗风,曾作《古风》三十篇以矫弊俗,自号“逸诗 ”。其诗擅长五古,短小精悍,质朴刚健,边塞诗也写得深沉痛切,独具一格。辛文房指出于濆等晚唐诗人“能反棹下流,更唱瘖俗”(《唐才子传》)。《全唐书》录其诗四十五首,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