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报表(cost statement) 成本报表是用以反映
企业生产费用与
产品成本的构成及其升降变动情况,以考核各项费用与生产
成本计划执行结果的会计报表,是
会计报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本报表资金耗费和产品成本及其升降变动情况,用以考核成本计划执行结果。产品成本作为反映企业
生产经营活动情况的综合性指标,是
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
定义
成本报表从实质上看,它是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的报表,是为企业内部 管理需要而编制,对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产品成本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工作质量的一项综合性指标,也就是说,企业的供、产、销的各个环节的经营管理水平,最终都直接、间接地反映到产品成本中来,通过成本报表资料,能够及时发现在
生产、技术、质量和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
类别
成本报表根据管理上的要求一般可按月、按季、按年编报。但对内部管理的特殊需要,也可以按日、按旬、按周,甚至按工作班来编报,目的在于满足日常、临时、特殊任务的需要,使成本报表资料及时服务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对外报表
对外成本报表是指企业向外部单位,如
上级主管部门和联营主管单位等报送的成本报表。在市场经济中,成本报表一般被认为是企业内部管理用的报表,为了保守秘密,按惯例不对外公开发表,但在我国国营企业和国有
联营企业中,为了管理的需要,或者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还需要分管和托管这些企业的主管部门,主管部门为了监督和控制成本费用,了解
目标成本完成的情况,进行行业的分析对比,并为
成本预测和
成本决策提供依据以及投资者等需要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效益,都要求企业提供成本资料。实际上也还是一种扩大范围的
内部报表。
对内报表
对内报表是指为了企业本单位内部经营管理需要而编制的各种报表。这种报表,其内容、种类、格式、编制方法和程序、编制时间和报送对象,均由企业根据自己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需要来确定。成本报表就是其中的一种,它的编制目的,主要在于让企业领导者和职工了解日常成本费用计划预算执行的情况,以便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来控制费用的发生,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同时为企业领导者和投资者提供经营的成本费用信息,以便进行
决策和采取有效措施不断降低成本费用。
费用报表
反映费用情况的报表有
制造费用明细表、
营业费用明细表、
管理费用明细表等。通过它们可以了解到企业在一定期间内
费用支出总额及其构成,并可以了解费用支出合理性以及支出变动的趋势,这有利于企业和主管部门正确制定费用预算,控制费用支出,考核费用支出指标合理性,明确有关部门和人员的经济责任,防止随意扩大费用开支范围。
特点
服务内部
过去在计划经济下的成本报表和新体制下的成本报表编报服务对象和目的是有差别。在计划经济模式下,成本报表与其他
财务报表一样都是向外向上编报,为上级服务为主。在
市场经济模式下,成本报表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满足企业管理者、成本责任者对成本信息的需求,有利于观察、分析、考核成本的动态,有利于控制
计划成本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预测工作。
内容灵活
对外报表的内容,由国家统一规定,强调完整性。内部成本报表主要是围绕着成本管理需要反映的内容,没有明确规定一个统一的内容和范围,不强调
成本报告内容的完整性,往往从管理出发对某一问题或某一侧面进行重点反映,揭示差异,找出原因,分清责任。因此,内部成本报表的成本指标可以是多样化,以适应不同使用者和不同管理目的对成本信息的需求,使内部成本报表真正为
企业成本管理服务。
相适应性
对外报表的格式与内容一样,都由国家统一规定,企业不能随意改动。而内部成本报表的格式是随着反映的具体内容,可以自己设计,允许不同内容可以有不同格式,同一内容在不同时期也可有不同格式,总之,只要有利于为企业成本管理服务,可以拟订不同报表格式进行反映和服务。
不定时性
对外报表一般都是定期的编制和报送,并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必须报送。而内部成本报表主要是为企业内部成本管理服务,所以,内部成本报表可以根据内部管理的需要适时地、不定期地进行编制,使成本报表及时地反映和反馈成本信息,揭示存在的问题,促使有关部门和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改进工作,提高
服务效率,控制费用的发生,达到节约的目的。
体系明确
对外报表一般是按时间编报的,主要是报送财政、银行和主管部门。而内部成本报表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组织体系逐级上报,或者是为解决某一特定问题的权责范围内进行传递,使有关部门和成本责任者及时掌握成本计划目标执行的情况,揭示差异,查找原因和责任,评价内部环节和人员的业绩。
作用
成本情况
反映成本情况的报表有
产品生产成本表或产品生产成本及
销售成本表、主要产品生产成本表、
责任成本表、
质量成本表等。这类报表侧重于揭示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产品所花费的成本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通过分析比较,找出差距,明确薄弱环节,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挖掘降低成本的内部潜力提供有效的资料。
成本分析
通过成本报表资料的分析,可以揭示成本差异对产品成本升降的影响程度以及发现产生差异的原因和责任,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把注意力放在解决那些属于不正常的、对成本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性差异上,这样对于加强日常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就有了明确的目标。
计划依据
企业要制定成本计划,必须明确成本计划目标。这个目标是建立在报告年度产品成本实际水平的基础上,结合报告年度成本计划执行的情况,考虑计划年度中可能变化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来制定新年度的成本计划。所以说本期成本报表所提供的资料,是制定下期成本计划的重要参考资料。同时,管理部门也根据成本报表资料来对未来时期的成本进行预测,为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决策和加强
成本控制与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
评价考核
利用成本报表上所提供的资料,经过有关指标计算、对比,可以明确各有关部门和人员在执行成本计划、费用预算过程中的成绩和差距,以便总结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奖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为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企业成本费用计划预算,而努力奋斗。
编制
依据
编制成本报表的主要依据:
2.本期成本计划及费用预算等资料;
4.企业有关的统计资料和其他资料等
要求
为了提高成本信息的质量,充分发挥成本报表的作用,成本报表的编制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真实性。即成本报表的指标数字必须真实可靠,能如实地集中反映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
(2)重要性。即对于重要的项目(如重要的成本、费用项目),在成本报表中应单独列示,以显示其重要性;对于次要的项目,可以合并反映。
(3)正确性。即成本报表的指标数字要计算正确;各种成本报表之间、主表与附表之间、各项目之间,凡是有
勾稽关系的数字,应相互一致;本期报表与上期报表之间有关的数字应相互衔接。
(4)完整性。即应编制的各种成本报表必须齐全;应填列的指标和文字说明必须全面;表内项目和表外补充资料不论根据
账簿资料直接填列,还是分析计算填列,都应当准确无缺,不得随意取舍。
(5)及时性。即按规定日期报送成本报表,保证成本报表的及时性,以便各方面利用和分析成本报表,充分发挥成本报表的应有作用。
分析
成本报表分析的一般方法有以下几种:
整体分析
成本报表整体分析方法包括:
水平分析法、
垂直分析法和
趋势分析法。
水平分析法是将反映企业报告期成本的信息(特别指成本报表信息资料)与反映企业前期或历史某一种成本状况的信息进行全面、综合对比,研究企业经营业绩或成本状况的发展变动情况的一种成本分析方法。
垂直分析法是通过计算成本报表中各项目占总体的比重或结构,反映报表中的项目与总体的关系及其变动情况的一种成本分析方法。
趋势分析法是根据企业连续几年或几个时期的分析资料,运用指数或完成率的计算,确定分析期各有关项目的变动情况和趋势的一种成本分析方法。
指标分析
1.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实际数与基数的对比来揭示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异,借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成绩和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
比较分析法适用于同质指标的数量对比。采用这种分析方法,应注意相比指标的可比性。可比的共同基础包括经济内容、计算方法、计算期和影响指标形成的客观条件等方面。若指标不可比,应先按可比的口径进行调整,然后再进行对比。该方法有以下几种对比形式:
(1)以成本的实际指标与计划或定额指标对比,分析成本计划或定额的完成情况。
(2)以本期实际成本指标与前期(上期、上年同期或历史最好水平)的实际成本指标对比,观察企业成本指标的变动情况和变动趋势。
(3)以本企业实际成本指标(或某项技术经济指标)与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指标对比,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找出差距,推动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2.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指标之间的比率,来考察企业经济活动相对效益的一种分析方法。比率分析法主要有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
构成比率分析法和动态比率分析法。
相关指标比率是将两个性质不同但又相关的指标进行对比求出的比率。如产值成本率、
成本利润率等。
构成比率是某项经济指标的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如各成本项目占总成本的比率等。
动态比率是将不同时期的同类指标进行对比求出的比率,据以分析增减速度和变动趋势。如定基比率和环比比率。
定基比率=分析期指标数额/固定期指标数额
环比比率=分析期指标数额/前一期指标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