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翼娟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管理研究所专家
成翼娟,女,1949年生,主任护师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原主任,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护理系原副主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管理研究所专家,第44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
人物经历
成翼娟从事护理工作44年,扎根贫困山区基层医院15年,服务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一线护理和管理岗位29年。在丈夫病危、女儿生产时,成翼娟都未能陪伴,两次将生死置之度外,参与松潘-平武和汶川特大地震医疗救援,3次为西藏护理事业的发展冒险登上西藏高原,成翼娟的足迹遍布凉山巴中南江等老少边穷地区。成翼娟带领华西医院3000余名护理人员,立足岗位,开拓进取,为西部乃至全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时任护理部主任的成翼娟正在北京参加护士节活动。听说家乡发生地震后,成翼娟急忙给院里打电话,却因为通讯中断怎么也联系不上。2008年5月13日凌晨,成翼娟搭乘能买到票的最早一班飞机赶往成都。由于当日成都的机场封闭,飞机只能降落在重庆。几经辗转,万分焦急的成翼娟终于在当天下午回到工作岗位,并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救援工作中。此后,已年近六旬的成翼娟在救治一线连续奋战了十天,中间只在办公室做过短暂休息。
学术兼职:
中华护理学会24届常务理事;
四川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
四川省护理学会护理行政管理专委会主任委员;
四川省卫生厅护理专业技术指导委员会副组长;
四川省医院评审委员会护理评审委员;
四川省卫生厅学术带头人;
成都市护理学会副理事长;
成都市护理学会内科专委会主任委员;
《护理教育与研究杂志》副主编;
护理研究》编委;
护士进修杂志》编委;
护理管理杂志》编委;
中国护理管理》编委;
护理学杂志》编委;
临床护理杂志》编委;
《中国实用医院管理》编委;
西部医学》杂志编委;
卫生部《中国护理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课题负责人;
《全国护理人力资源》研究小组核心成员。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是:临床护理管理研究。
主要贡献
在临床护理科研方面,针对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如“对褥疮易患病人易患因素及评估标准”的研究,有效地解决了临床实际问题,提高了护理质量。
指导并参与完成了多项临床护理器材设备的研究,获多项国家专利。
指导并参与完成了多项临床护理器材设备的研究,获国家专利,如《腹膜透析液袋及其管理开发研究》获专利和四川省卫生厅课题;《气体流量监测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一次性可调压力输液器》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作为课题的核心成员,参与了卫生部《全国护理人力编制的研究》。
近年,负责承担或参与护理科研课题8个,发表学术论文84篇,主编论著及教材3本,参编教材及论著6本(截至2006年11月);在全国率先进行整体护理改革并主编专著《整体护理理论基础与实践》《整体护理实践》,其理论和实践在全国范围广泛应用,对护理模式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影响。
指导培养护理硕士研究生5人。
出版图书
获奖记录
获得中华护理学会全国护理科技进步二等奖,成都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教学研究中,积极探索、研究护理本科教育,其中教学课题“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获2000年四川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改革》获2001年四川大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四川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先后获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先进个人,四川省卫生厅、四川省民政厅联合表彰“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负责或主研的科研项目分别获中华护理学会护理科技进步二等奖,成都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参研的科研项目分别获四川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大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获专利5项。
2013年8月25日,荣获第44届南丁格尔奖章
2018年7月,被中央文明办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评选为“中国好医生”月度人物。
2020年2月19日,入选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第一批成员名单。
社会评价
1.2013年8月25日,在第44届南丁格尔奖章颁奖现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彼得·莫雷尔说:感谢成翼娟用自己的事迹诠释着承诺与奉献,挽救着困难群体的生命,并为全社会发展和推广人道思想与人道行动所作出的特殊贡献。
2.四川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秘书长袁波:四川省红十字会高度重视本届南丁格尔候选人的筛选和推荐,在此过程中,被成翼娟同志的事迹所深深感动和感染,成翼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参考资料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第一批成员名单的通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公布.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30 18:1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