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我爱中国》在“
金钟奖”五进四的比赛中,由曲作者
阚立文率先开唱,动情的演绎让所有现场观众内心为之一动。“众多以歌颂祖国为主题的歌曲大多采用的是明亮、开阔的大调式,小调式更适于表现柔和、含蓄、恬淡的音乐情绪,《我爱中国》就是希望换一种表达方式,用浅吟低唱的弹唱表达对祖国的深情”,阚立文说。
曾在深圳、
北京、
上海、
呼和浩特等地组建过“蒙古骑士”、“西人”、“游牧人”等原创音乐乐队的阚立文来自
内蒙古,出生
民乐世家。1991年,年仅17岁的他怀揣音乐梦想只身闯荡深圳。从来不喜欢参加任何歌唱比赛的阚立文,报名参加了
中国流行音乐金钟奖大赛,参赛曲目便是
唐跃生作词、他自己作曲的作品《我爱中国》。
唐跃生亲切地称阚立文为“我的小阚兄弟。”二人的合作始于7年前的一场音乐活动。“活动最大的收获就是得到了一本《唐跃生诗歌》集,拿回家后,我逐行细读,情不自禁就谱起曲来。拿着话筒唱给唐跃生听,从那时起,合作一直没有断过。”阚立文用“自由恋爱”来形容两人的合作,“完全是自由组合,相互欣赏。”
词作者唐跃生向记者解读他的创作感受。他说,从事音乐创作以来,歌颂祖国这类题材的歌曲写了不下30首,每次都有新的创作冲动,对生活的理解,对艺术的感知都是在歌曲的创作过程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他认为,一首完整的流行歌曲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在题材的选取上有先锋精神;在创作立场上有质朴的平民情感;最重要的一点是作品能够引发共鸣,让人回味。
唐跃生说:“《我爱中国》没有任何有关祖国
壮丽山河、城乡巨变的字眼,从歌名就能感受到一种直抒胸臆的畅快。许多歌曲常把祖国比作母亲,其实,也可以把祖国当作孩子来疼爱,当作情人来抒怀。”
“
艺术作品从来就只有一个主题:用曲调传达一种情绪、一种情感的气息,歌词是歌曲的灵魂,真正的意义所在。”阚立文说,《我爱中国》的创作是先词后曲,拿到歌词的阚立文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谱好了曲,没有恢弘的配器,没有华丽的词藻,先抑后扬的曲调风格完整地表现了创作者的初衷。
2010年,此歌曲经由
汪正正二度创作后,经常能在中央电视台各大晚会聆听到,很振奋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