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指星系也叫“哈氏星系”,是20世纪50年代被天文学家亚特格霍发现的。这类天体一直让科学家们非常苦恼,无法对其进行准确定位,因为它看上去有些像土星外围结构,通常也有非典型星系特征,非常不规则。它外围是由明亮的蓝色恒星组成的环状物,而中心处的圆球则主要是由许多可能较老的红色恒星构成。介于两者之间的是一道几乎完全黑暗的裂缝。虽然这些类似的天体已被识别出,并被归类为环状星系,但是哈氏天体(Hoag's Object)是如何形成的,仍不为人知。
戒指星系介绍
AM 0644-741有一个美丽的蓝色亮光环,它就是一个戒指星系。它的直径有15万
光年,比我们的
银河系要大很多。它在
飞鱼座方向,距离我们约300万光年。
对于戒指星系形成的原因,其中一个理论认为,戒指星系的这个奇特形状是由于
碰撞造成的。当两个
星系相撞时,就像一块石头扔进水里引起一圈圈
涟漪那样。急速的碰撞改变了星系中
恒星和气体的轨道,使它们向外扩冲。蓝色的亮圈中正在形成巨大的恒星,这些新形成的恒星发出极强的光和
热使圆环格外漂亮。理论研究显示,这个星系不会永远继续膨胀。在大约300万年后,它将达到最大半径,然后瓦解。
我们的宇宙,就像像是一个星系的游乐园,充满了各种各样形状的星系,其中大多数都是具有较为普通的外形,比如有呈现球形的外观,椭圆形,还有扁平状的类似光盘状,像银河系这样带有棒状星系特点的
螺旋星系,或者螺旋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更能体现自然界里的事物具有艺术优雅的特性。但是,哈氏天体却显得如此与众不同,超级怪异,当时天文学家亚特霍格发现它的时候,甚至不敢相信这是一个星系。
相反地,当时他更认为是发现了一个垂死的恒星,一种被称为是
行星状星云的天体,而外围则是由星际气体组成。但是,他自己却也不满意这个解释,并指出,该星系外围的环结构并没有出现具有炙热气体的波长特征。他进一步推测,星系外围神奇的环结构可能是一个光学幻觉,这种现象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引力透镜效应,其大概的原理是,当一个背景星系所发出的光线遇到一个强引力场,而发生的光线被引力场弯曲扭曲的现象。我们从前景星系的图像中,看出光线被扭曲到何种程度,如果扭曲程度越大,则说明前景星系的引力就越强,这样就可以解释前景星系中的引力场情况。然而,这样的解释对哈式天体而言,却显得非常地失败。
探索
在1974年,对哈氏天体的核心观测数据表明,其质量确实太少,这个情况就意味着,其并不具有超强的引力场,这就使得引力透镜的假说显得有些无力,因为如果没有强大的引力,就不可能将背景星系发出的光线扭曲成一个超级环,而出现这样一个超级大的星系环结构,就需要强大引力场支持。
接着,在1987年,卡内基天文台的天文学家朗索瓦施韦策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曾建议,哈氏天体的形成原理是由两个星系碰撞而形成的。具体的过程中,当一个质量较小的星系经过一个大质量的椭圆形星系,两者发生了碰撞,较大的椭圆形星系被质量较小的星系从某一个角度上切入碰撞,两个星系的核心质量部分构成了我们所见到的核心结构,而较小的星系中用于形成恒星的气体和材料就被大质量的椭圆形星系所吸收,最后形成了飘着星系之外的环结构。
验证这个假说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我们可以寻找在哈氏天体周围的星系碎片,如果确实是发生于两个星系的碰撞,那就应该留下位于星系外围微弱的星系碎片,碎片则是由星系碰撞而四分五裂所产生的。最具特征的观测是用俄罗斯6米直径的大望远镜进行观测,该项研究是由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天文学家伊多芬克尔曼(Ido Finkelman)所领导,相关的研究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的每月通告上。
星系碰撞假说也搭存在着证据不充分的问题,哈氏天体的形成时间可追溯到30亿年之前,经过如此漫长的时间,即使存在着碰撞留下的碎片,也将被抹去。作为一个替代的解释方案,天文学家推测哈氏天体的核心部位在早期未形成环结构时,曾通过自身的引力大量地吸积周围宇宙空间的星际气体,而多余的气体就在星系周围形成了环结构。
对此,天文学家朗索瓦施韦策认为,这个观点比较合理,但是,也没有证据能证明哈氏天体不是由星系碰撞而产生的。而在30亿年前的宇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件,使得宇宙中形成了如此怪异的星系,仍然不得而知。我们所作出的一些推测,仅仅只是各种假说,也可能全都不正确。尽管在天文学家眼中,哈氏天体是一个非常难啃的骨头,且又具有令人惊讶的特征,任何国际天文研究小组关于哈氏天体的研究报告都将引起广泛的关注。由于研究对象的独一无二性,因此,对哈氏天体的研究,证明其“身世之谜”依然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
主要特征
整个星系约120000光年宽,这是略大于银河系。蓝色环,这是集群系统所统治的年轻恒星,鲜明的黄色的核心是老年人星级。似乎是“差距”两个分开的恒星人口实际上可能包含一些星团是太微弱的几乎看到的。 奇怪的是,一个对象,负有不可思议的相似性哈氏天体中可以看出差距在一点钟的位置。该物体可能是一个星系的背景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