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战(拼音:zhàn)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战国金文,本义为战斗。“战”由本义引申泛指斗争;又指比强弱,讲胜负。如:观战、舌战;又假借指发抖,打哆嗦,如:战栗。
文字溯源
“战”始见于战国晚期,当时主要有两种形体。一种是图1的金文,左旁是“”,甲骨文的“单”本来是一种长柄的狩猎工具,后演变成杀敌的武器;右旁是“”,本义是一种用于勾割的兵器,二者结合起来,便成了图1的金文,意指拿着“单”“戈”等武器或狩猎武器去搏斗。此外“单”与“战”音相近,“单”也可视为声旁。另一种是图4的金文,左边部分是“”,“嘼”就是兽;右边部分是“戈”,表示持戈和野兽(或野兽般的人)拼斗,从这个意思看,“战”的本义也是战斗,也是会意字。
图9的字形是小篆。字的左旁已统一为“单”,作为表音的声符;字的右旁以“戈”表意。以后便以小篆为基文,相继发展为隶书和楷书。繁体的“战”字共十六画,书写速度慢,于是新造了一个以“占”为声,以“戈”为形的“战”,这个字见于明末的官府文书档案《兵科抄出》和清初的《目连记弹词》中,后作为简化汉字。
战,本是两军对阵,短兵相接,合兵血刃,你死我活,是十分残酷的场面。后来,人们把它用到战争以外的事上去。战的结果总要分胜负,故后世凡决胜负、比高低的活动或事件皆可称“战”。如笔战、论战,是文人们的事,可以彼此不见面;舌战,是面对面的辩论。儿童们还有水战、雪战、沙战……则是以水、雪、沙等,为“武器”的游戏。现代社会还屡见各种各样的“战”,诸如蚕茧大战、煤炭大战、石油大战等,实指为蚕茧、煤炭、石油等,而展开的彼此间的明争暗斗,“战”几乎成了竞争的代名词。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训释
说文解字
【卷十二下】【戈部】之扇切(zhàn)
鬬(斗)也。从戈,单声。
说文解字注
【卷十二下】【戈部】
“斗也”注:斗各本作鬬,今正。斗者,两士相对,兵杖在后也。《左传》曰:皆陈曰战。战者,圣人所慎也。故引申为战惧。
“从戈,单声”注:之扇切。十四部。
广韵
之膳切,去线章 ‖单声元1部
战,惧也。恐也。又姓,之膳切。二。
康熙字典
【卯集中】【戈部】 战
古文:𣥭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竝之膳切,旃去声。《说文》:鬬也。《左传·庄十一年》:皆陈曰战。
又惧也。《书·仲虺之诰》:小大战战。
又姓。汉战兢,明战慎。
字形书写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占”窄“戈”略宽;顶部“占”低,底部“戈”低。“占”,居左半格;“⺊”从左上格写至左下格;“口”上宽下窄。“戈”,首笔横从田字格中心左侧起笔,略向右上斜行;㇂(斜钩)从竖中线上端右侧起笔,斜行至右下格钩出;撇从横中线起笔,撇至“占”下侧。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韵书集成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
社会影响
2022年12月12日,日本公布2022年度热门汉字:战。
2022年12月20日,“战”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光明网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22”中当选为年度国际字。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9 09:26
目录
概述
文字溯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