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动员学是研究国家由平时状态转为战时状态的一般规律的学科。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和外交等领域,关系到国家安危,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有决定性影响。研究对象是战争动员的实践及其规律,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如战争动员的总体结构及基本理论;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 动员的基本依据和原则;动员制度的制定和组织实施等。
主要内容
包括动员基础理论、部门动员理论、
武装力量动员理论。
战争动员是介于武装力量尤其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运用之间的一个战略问题,其作用在于揭示战争动员的规律,研究战争动员的原则和方式方法,指导战争动员实施;阐明战争动员的内容及其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促进和平时期的各项动员准备工作;预测战争动员的发展趋势,为未来战争动员提供理论指导。
战争动员应该结合当前国内国际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全方位动员,推动战争准备精密度。国家或政治集团为了适应战争形势不断发展的需要。将战争动员工作 经验,经过深入地研究、分析,逐步升华为系统的理性认识,成为军事科学理论体系中独立的学科。现代战争中,战争动员理论原则对于战争动员的指导作用愈来愈突出。要完善战争动员体制,加强战争动员工作,就必须深入进行战争动员理论及其实际运用的研究。
研究对象
战争动员学的研究对象是战争动员活动。战争动员学的研究内容则随着战争的发展和战争动员工作实践的不断发展而丰富。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武装力量动员的理论原则、发展规律,实施的基本方法。具体而言,研究国家将军队、后备役和相应的武器技术装备与物资由平时体制转入战时体制的基本形式和基本方法。一般包括:国家发布动员令,召集
现役军人归队、征召后备役,扩编或补充现役部队,改编和扩充其他武装组织。并视战争发展情况,持续进行战争动员,以保证军队扩编和补充的需要。
(二)研究国民经济动员的原则,发展规律及其实际运用的基本方式方法。具体而言,研究国家将国民经济各部门及相应的国家机构,有组织、有计划地由平时转入战时体制,纳入战时轨道,以适应战争的需要。主要内容包括:根据战争的需要,及时调整国民经济比例,重新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统筹安排军需与民用;改变和调整工业结构与产品结构,实施工业转产,扩大军工产品的生产;根据战争的可能发展,适时做好重要工厂和战略物资的搬迁与疏散工作,调整并加强科学研究机构及科研工作,加速研制新式的武器技术装备;充分调动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医疗卫生和农业,财贸、文教等各种行业的力量,支援战争,保障战争的急需。(三)研究战争动员体制的理论原则、组织形式及其发展规律。主要研究国家、军队及各级政府机构的战争动员组织体制,尤其要注意适应现代战争突然性的特点,建立健全快速动员体制,形成一个转动灵活的有机网络体系,并明确各种机构的职能,做到各在其位,各谋其政,各司其责,能随机应变,应付裕如。
(四)研究战争动员法规的制定原则及其理论依据。战争动员法规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和颁布实行的有关战争的行动准则,由国家以强制力予以保证执行,是平时进行战争动员准备、战时实施战争动员的法律依据、行动规范和准则。战争动员法规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各部门和全体公民,不分党派、信仰,都必须遵照执行,不得违反。主要包括
《动员法》、《国防法》、《全国紧急状态法》、《兵役法》以及《经济动员法》、 《人力动员法》、《国防生产法》、《工业动员法》、《交通动员法》、《卫生动员法》、《国民登记法》、《后备役动员法》、《战时征召法》、《战时通信令》、《船员征用令》和《人员征用令》等战争动员法规、条令。战争动员法规的建立健全和贯彻执行,是保障战争动员的顺利遂行,赢得战争胜利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形成发展
人类社会进入有阶级的奴隶制社会以后,战争规模、作战地区及持续时间,物资损耗都还比较有限,但仍然需要做征集粮草、扩充兵员和补充作战武器等工作。作为战争动员实践,已经随着战争的出现而初步形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封建社会,战争与军队的规模都在不断扩大, 战争的消耗也日益增多,进一步促进了战争动员的发展。 17世纪中叶以后,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尤其是新的动力的发明与应用,机械工业的产生,促使武器技装备的更新和发展,武器的杀伤力、破坏力以及弹药的消耗,都进一步增大。尤其是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强加紧对外进行侵略扩张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战争规模空前增大,由少数国家间的战争,发展为资本主义国家联盟战争,发展成为世界规模战争。战争动员就是在战争破坏增大,消耗剧增。
战争对人力、物力、财力依赖性显著增长等情况下发展、成熟的。18 世纪 90 年代,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一举推翻封建君主统治。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为防止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向欧洲各地蔓延,以英国为首的欧洲七个国家组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和反法联军,于 1793 年春侵入
法国,截至夏季对法国形成四面包围。正当共和国处于最危急的严重关头,法国掌权的雅各宾派,为抗击反法同盟军,保卫革命果实,由国民公会向全国人民颁发了《全国总动员法》,宣布“全国人民时刻处于征发状态”。在短暂的时间里便动员、组建了一支42万人的军队,开赴前线与反法同盟军进行殊死战斗。同时,法国又陆续颁布了嫌疑犯法令等,稳定后方,征集粮食、物资,保障前线作战供给,为法军在战场上赢得抗击反法同盟军的辉煌胜利奠定了有力的基础。法国资产阶级在这次战争中所采取的战争动员措施,是前所未有的全面性的战争动员措施,开创了全国战争总动员的先河。法国的这一次全国性的战争总动员,在战争动员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它毕竟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一个临时性的军事措施,还没有形成一种制度。战争动员成为一种军事制度,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下来,并从理论及其发展规律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经由 18 世纪、19 世纪直至 20 世纪初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才告全面形成和成熟。战争与和平的交替,使人们认识到平时保持庞大的常备军,是国民经济难以承受的,从而提出并实行了平时保持较量的精干常备军,战时再行动员和扩编。这种观念,逐渐被世界各国所认识和采用。平时如何保持精干常备军,战时又能视情迅速进行动员扩编,以适应战争发展的需要。这首先就涉及到应建立行之有效的兵役制度,以保证战时扩编有兵源和有合格的兵员保证,于是许多国家改革兵役制度,由雇佣制和强征制改为普遍兵役制度。其次要建立必要的动员制度。这样的兵役制度和动员制度,是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后备兵员扩充的重要保证。 现代战争,要求全面探索战争动员的方法、理论和规律及其实际运用, 不仅要建立健全兵役制度,而且要建立健全物力、财力等一系列征用、征召的国家动员制度、动员法规,还要建立健全国家动员的组织体制,以保证战争动员的组织实施,持续不断地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尤其是在核武器时代,更强调应研究建立健全国家的快速动员体制,才能在战争到来之时,掌握主动权,立于不败之地。随着战争动员实践的发展,经验的总结和深入研究,战争动员学作为军事科学的一门新兴学科也就逐步发展起来,并受到军事学术界的普遍重视。我党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创造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和动员群众参加和支援战争的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战争动员方法和经验,保证了革命战争的胜利。我国战争动员的根本特点是建立在人民战争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