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泊村
山东省海阳市郭城镇
战场泊村位于郭城镇南部,地处东经121°05′,北纬37°00′。东与山角村相邻,西北与璋夼村交界,南与台城村接壤,东北与东楼子村相连。隶属郭城镇,距镇政府驻地5.6公里。
基本概况
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王姓迁此建村。相传明将在此摆阵打了胜仗,故命村名战胜泊。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建海阳县后,刻有“战胜泊”的石碑上,“胜”字被毁坏,遂改名战场泊村。
全村辖区面积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0公顷,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大豆、苹果等。 2002年,全村438户,1366人。有王、杨、泮、邹、于等5姓,均为汉族,其中杨姓人口较多。
大事记
1940年2月11日上午日伪军1000余人扑向战场泊村,杀害村民64人,抓走数人。杨日恩弟兄3家全被杀死,全村财产损失达10万元之多。
1941年本村解放。 同年中共战场泊村党支部成立。
1942年8月1日胶东党政军民6000余人,在本村隆重集会,纪念“八·一”建军节。胶东军区政委林浩和司令员许世友在会上作了报告。
1979年村投资9.6万元,用上电网供电。
1991年投资7万元,安装自来水。
经济发展
第一产业1955年,粮食亩产150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400公斤。1983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亩产达到493公斤,比1978年增长93公斤。2002年,粮食亩产410公斤,总产48.9万公斤。第一产业总收入915万元,其中农业388万元,林业6万元,畜牧养殖业500万元,渔业6万元,其它15万元。 1978年以来,全村发展果园15.9公顷。
第二、三产业建国前,村内第二、三产业寥寥,收入微薄。改革开放以来,发展了刺绣、运输、毛衣加工、面粉加工及油坊、商店、饭店等。2002年,全村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238人,收入465万元,其中工业51万元,建筑业109万元,运输业 70万元,商饮业105万元,服务业130万元。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36年建小学,设3个班,有教师4人。1977年建幼儿园,有教师3人。自建国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的学生5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1人。 人民生活建国前,常年人均粮食不足100公斤。建国后,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人均粮食500公斤。2002年,有各种运输车265辆,摩托车80辆,电话152部,电视机196台,电冰箱、洗衣机36台。 村庄建设解放前,村民居住以草房为主,人均不足5平方米。建国后,住房逐年翻新为瓦房。至2002年,全村建新房270栋,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5.3平方米。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41年,邹丰亭经周玉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本村最早的党员。同年12月,成立党支部。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有党员26名。2002年,有党小组5个,党员56名。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邹丰亭、杨洪祥、杨吉芳、杨德才、邹丰池、杨华敏、邹丰溪、杨元珍、杨吉桂、杨日师、杨保林、潘化开、杨德波、潘化利。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9月,改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68年6月,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12月,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5月,始设村民委员会,下设民政、调解、民兵、治安、妇女等组织。曾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的有杨庆寿、邹永芝、邹丰池、杨奎山、邹丰溪、杨丛兴、杨吉桂、杨元珍、潘庆亭、潘喜东、潘庆明、潘华利、潘华臣、杨德波、杨元正。1999年4月起,潘华利再任村委会主任。
所获荣誉
2021年4月20日,被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命名为首批山东省景区化村庄。
2021年6月7日,入选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培育创建名单。
2021年12月,入选第一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公示名单。
2023年3月19日,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4 11:48
目录
概述
基本概况
大事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