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役部署
对战役编成内的兵力、兵器所做的任务区分、编组和配置
战役部署,亦称战役布势,是对战役编成内的兵力兵器所做的任务区分、编组和配置,通常根据敌情、地形、任务和战役类型、样式等,建立梯队式部署或集团式部署攻击集团、打(阻)援集团和战役预备队进行部署。 抗日战争的八路军新四军解放战争解放军按任务区分兵力。进攻战役,按突击部队、钳制部队和预备队部署;防御战役,按梯队(防区)、预备队部署。解放战争后期和抗美援朝建立有炮兵群、高射炮兵群、各兵种的预备队以及战役后方。增加了导弹、空军和反空降预备队,登陆战役抗登陆战役,还有海军兵力的部署。
指挥员对战役力量的任务区分、兵力编组和配置作出的安排。又称战役布势。战役决心的基本内容之一。正确的战役部署,对战役的进程和结局具有重要意义。战役部署随着军队武器装备的发展和战役行动方式的变化而发展变化。中国古代具有战役特征的进攻作战,通常采取多路部署,分别赋予各路以主攻或助攻任务,有时还有防守后方的固守队。防御作战,通常以拱卫重要城镇、关隘为目的,按坚守与反击相结合的原则部署兵力。近代,随着战役规模的扩大和炮兵广泛运用于战场,战役部署开始向纵深、梯次配置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进攻战役,大都按突击队、牵制队、预备队部署;防御战役则按第一梯队、预备队部署,炮兵、坦克兵、工程兵通常不单独编组而编在各梯队之内。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战役部署通常编组成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和预备队,并编有炮兵群、高射炮兵群和兵种预备队;有的国家军队还编有快速集群。战后,增加了战役战术导弹部队等部署,战役部署的纵深也不断增大。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前期,一般按突击部队、牵制(阻援)部队和预备队进行进攻战役部署,有时也按突击集团、阻援集团和战役预备队进行部署;对防御战役一般按第一梯队和预备队进行部署。解放战争后期和抗美援朝战争,在战役部署中除第一梯队、第二梯队、预备队外,还编有炮兵群、高射炮兵群、诸兵种预备队和战役后方。不同类型的战役有不同的部署,基本要求:①符合战役企图。②把主要兵力用于主要方向上,并掌握强有力的预备队,能随着情况的变化迅速调整兵力使用方向。③科学合理地区分和配置,形成有重点、纵深梯次、能进行立体作战的部署。④便于指挥、协同,充分发挥各军种、兵种和各部队的整体威力,在战役全纵深打击敌人。⑤适应独立作战和连续作战的需要。⑥能有效地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袭击进行防护和对空防御,以及应对其他意外情况。现代条件下的战役部署,根据任务、敌情、战场环境和战役类型、战役样式、战役战法等确定,通常建立梯队部署或集团部署。梯队部署,通常编为第一梯队,第二梯队(有时还编有第三梯队),军种、兵种作战集群和战役预备队等。第一梯队,以战役主要兵力编成。进攻时,主要任务是突破、分割、合围歼灭敌人,完成战役当前任务,保障后续梯队顺利进入交战;防御时,主要任务是坚守第一道防线或第一防御地带,抗击敌优势兵力的连续突击,大量杀伤、消耗敌人,挫败敌之进攻。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以机动能力较强的兵力编成。进攻时,主要用于增强突击力量,扩张战果,巩固和发展胜利,粉碎敌反突击,夺占敌纵深重要地区和目标,完成战役后续任务;防御时,主要任务是扼守第二、第三道防线或第二、第三防御地带的战略、战役要地,实施反突击或反空降,制止敌人突破和向纵深发展。军种、兵种作战集群,以各军种、兵种相应的兵力编成,配置在战役纵深内便于机动和遂行任务的地区,在战役过程中分别执行各自的任务。战役预备队,以强有力的兵力编成,通常配置在战役主要方向纵深的机动位置,主要用于机动作战或应对意外情况。集团部署,通常按战略、战役方向的不同情况和战役军团的任务、性质,编成若干集团。如在运动战战役和城市进攻战役中,通常编成突击(攻城)集团,阻援(打援)集团,军种、兵种作战集群和战役预备队等;城市防御战役,通常编成外围防守集团,守城集团,军种、兵种作战集群和战役预备队等。海军独立遂行海上战役时,通常编成主要突击群、预先突击群、辅助突击群、掩护群、保障群和战役预备队等。空军独立遂行空中战役时,通常编成突击集群、压制集群、掩护集群及其他保障兵力和战役预备队等。随着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未来作战的战役部署将出现新的组成部分,有重点的纵深、立体部署将成为基本形式,对战役部署各组成部分的疏散配置和机动使用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4 21:26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